記者/劉皓涵
中國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大市場,成為人人都想搶食的大餅,國際智慧型手機兩大廠Apple、Samsung也不例外,均於上週五(18日)宣布與中國銀聯合作,2016年起在中國推出Apple Pay與Samsung Pay,中國銀聯卡的使用者將享有更多元的線上支付選項。
中國銀聯,作為中國境內最大的線上支付系統,持卡人只要將信用卡與iPhone、iWatch、iPad 旗下產品綁定後,就可以享受Apple Pay的線上支付系統;同樣地,Samsung Pay亦是將Galaxy與Note系列產品與信用卡綁定後,即可進行線上支付。雖然Apple與Samsung皆選擇與中國銀聯合作,但所採用的支付系統卻不盡相同,Apple Pay使用NFC技術,只要用戶將綁定信用卡之智慧型設備,與收銀檯旁之設備相互感應,即完成支付動作;而 Samsung Pay除了可用感應器,也可掃描條碼來完成支付動作。
兩者的共通點則在於,中國銀聯目前在中國境內,有多達500萬個可使用的感應設備,對兩個廠商而言,不用再額外架設感應器,節省成本的好機會。根據中國中央銀行的資料顯示,中國去年(2014)線上支付交易增加了134%,總交易額高達22.6兆人民幣,然面對如此龐大的商機,Apple Pay與Samsung Pay在短時間內卻難以超越支付寶在中國的地位。
■ Apple Pay交易方式,透過感應器即可交易。(截圖自/Apple Pay官網)
因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在中國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中,大約佔了83%;騰訊旗下的Tenpay也占了將近10%,換言之,Apple與Samsung在此時進場,或許只能分食到7%的市場。儘管電子支付已是世界潮流,支付寶也於日前進軍台灣,而台灣卻剛於5月始實施第三方電子支付條例,看來要發展出適合國內電商的支付模式,或許仍須等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