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行銷 臉書雙面刃

記者/張劭斌

當我們談論到社群行銷,臉書儼然是時下社群行銷最經典的標竿,尤其當臉書開放越來越多功能,社群行銷手法也隨之千變萬化。而臉書確實具有將議題推廣至全世界的性質,不過凡事一體兩面,臉書也可以讓壞事傳千里。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究正面與反面的案例,說明臉書是個雙面刃的行銷工具。

臉書大進擊 冰桶挑戰席捲全球

在2014年的夏天,「冰桶挑戰」的活動在臉書上流竄了整個暑假,也紅遍了各大媒體,從新聞、報章雜誌、通訊軟體都不難看到這些消息。這個由肌萎縮性脊隨側索硬化症(ALS)協會發起的慈善活動,挑戰者要往自己身上淋冰水,將過程拍攝成影片並上傳臉書,還要點名3個人接受挑戰。

根據臉書的數據資料顯示,自活動發起日開始,短短七天內就超過17.6萬人次瀏覽。此外,協會的統計資料也表示,在短短兩個禮拜內,漸凍人協會就獲
得4百萬美元捐款,將近是去年同期的四倍。再再顯示這個簡單、消暑又深具意義的公益活動,藉著社群網站的病毒式傳播,「冰桶挑戰」逐漸在全球各地掀起了一股風潮。

因此,我們將這次的行銷活動,歸類出幾點成功法則。首先是事件可以和情感做連結,如同冰桶挑戰是為了喚醒大眾對於漸凍人疾病的關懷,情感的連結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共鳴。其次是活動的簡單性,淋冰桶既不用費用,道具也可說是唾手可得,大幅降低參與障礙。最後則是名人效應,這活動會聲名遠播,有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全球知名人士的參與,無論是企業家、藝人、政治人物都紛紛接受挑戰,成功地製造了大量的話題。

網路霸凌 臉書成了攻擊性武器

自從臉書成為人們主要使用的社群網站之後,霸凌事件就層出不窮。尤其在近兩年,臉書出現了「靠北」系列的粉絲專頁,管理者會附上匿名連結,讓使用者可以針對想要「靠北」的人事物暢所欲言。由於匿名性的緣故,導致發言者的訊息可能會過於偏激或不實,進而對某些人產生負面影響及傷害。

對此,臉書也曾發布記者會表示,依據臉書的使用守則,基本上允許用戶自由發布言論,除非是指名特定個人,且有故意貶抑或羞辱言語霸凌行為,才會進行處理。此外,臉書也承諾今後會以各種方式防堵網路霸凌現象,未來不僅將警政系統合作,查出發文者身分,更會停權關閉被檢舉的匿名粉絲專頁,杜絕網路霸凌事件的發生。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