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子商務市場上看第5大經濟體 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記者/許芷浩

Google大中華區總裁石博盟在第一屆亞太電子商務趨勢論壇中指出,2014年全世界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為1.5兆美元,預期2018年電子商務市場將成長至2.5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其中亞太地區寬頻網路建設普及,連帶帶動了電子商務和行動商機,規模已突破1兆美元,未來仍預期將會維持快速成長的態勢。

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已不是新話題,美國、中國及最近竄起的東南亞等各國電商都在此一領域各有耕耘。那麼網路、行動裝置普及率高的台灣呢?

貿協:須布局跨境策略

貿協副董事長單驥指出,台灣電商的產值每年平均成長8個百分比,但市場相對小且競爭激烈;而跨境電子交易的便利性提高,業者也必須考慮與國外其他業者競爭,並縝密布局跨境策略。

Google:建議發展海外電子商務

對於台灣往後發展的機會,石博盟指出,台灣中小企業占台灣經濟規模的75個百分比,但在出口產值部分僅佔17個百分比,顯見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又台灣在數學、電腦、高等教育人才以及技術服務上具有相對優勢,建議中小企業運用優勢發展海外電子商務,發展可期。

詹宏志:台灣電子商務模式多元 來自參與者眾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詹宏志表示,台灣電子商務已經占台灣本國總體零售業的一成以上(11%),這在全世界少有國家做得到,可能落後於韓、英,但普及程度卻優於中國大陸和美國。但台灣的電子商務不為人所知,原因可能在於台灣內需市場的規模較小,且沒有大型的電商公司而缺乏知名度。不過也因為缺乏巨型公司,因此在電商領域上台灣參與者眾多,多元的模型和平台更能讓創業者或是中小企業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電子商務模式。

中國艾瑞諮詢集團:中國市場 跨境營運管理難成功

不過可能是台灣電商跨境市場目標之一的中國,人口多、市場大、成長速又快的特點,想要佔得先機卻不容易。中國艾瑞諮詢集團副總裁曹軍波認為,在跨境營運的管理上,如決策速度、創新等議題,往往仍須交給中國當地團隊經營,直接經營的成功機率很低。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