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鈺淇
人類在網路上的「click」從不間斷,但是點擊的內容、服務卻大相逕庭。網路的蓬勃發展由搜尋引擎開始,人們經由網路資源獲得所需資訊,單向工具型的使用,為Web1.0的特點。隨著成本的下滑,人們開始積極參與網路活動、經營社交網絡,開啟象徵參與的Web2.0時代。在網際網路上投入情感的特性,讓人們開始將心靈寄託於網路,後Web2.0時代的情感流露模式開始影響大眾。
Web1.0只要一個Click 「搜尋引擎」送你全世界
網路宣示資訊爆炸時代的到來,各式的平面媒體內容搬至網路上,造成資訊過載的現象。搜尋引擎將點擊率最高且優質的內容,呈現給使用者,其誕生幫助人們過濾資訊,並且以最快速的方式找到所需內容。Web1.0擁有「不定」的特性,可以讓使用者自由在網路空間游移、流動、漫遊,享受無止盡的資訊click快感。
成本是Web1.0時期使用網路資源的最大障礙,網路上的免費空間有限,提供免付費的網路硬碟服務寥寥無幾,使用者以下載資訊或瀏覽網路內容為主。在頻寬成本下降前,網路扮演的角色以新興傳播媒體,單向傳播的資訊處理為大宗。因此,當頻寬成本下滑後,網路掀起巨大變革,個人的影響力興起,人際互動的社交行為開始在網際網路中上演。
個人當道的Web2.0 在社交中建立滿足與力量
成本的降低將人們以下載資訊為主的行為模式,轉變為上載與自己相關的生活寫照。由大眾出版的Web1.0演變為個人出版的Web2.0時期,人們經由上傳自己的生活點滴,來參與網路活動。部落格、社群網站在Web2.0時期崛起,使用者開始重視網路上的人際關係管理,在社交的來往中獲得滿足,並且在投射自身與觀看他人的互動中建立自尊。
Facebook、Myspace、YouTube、Twitter等社群網站的興起,讓個體的力量增加,在不同的社群媒體中與他人達到共識,創造集體智慧,進而共享給大眾,成為Web2.0的核心意義。從網路上蒐集資訊的科技已經成熟,現今將個體的資源Click至網路,知識共享、集體創作、互相參與是其價值所在。
後Web2.0寄託心靈於網路 情感在Click間悄悄流露
由Web2.0的社群參與行為,逐漸轉向內在情感呈現模式。人們希望藉由網路獲得心靈寄託,社群網站將擁有同樣喜好、相同情感的人聚集在一起,透過某些活動與儀式,抒發情緒,得到滿足。後Web2.0強調的是,塑造網際網路為情感依附的場所,進行集體心靈治療。社群網站也漸漸導往情感處理的走向,不僅更容易宣洩情緒,也有更多方式與人互動,將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滿足寄託在網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