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賺什麼? 香油錢創無限獲利

記者/黃姿惠


營利組織採取「免費行銷」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因為它替業者、顧客與廣告商三者間創造兩種商機:「買」與「賣」。近幾年,這股免費的風氣也吹到許多非營利組織以及從事公益的網站,在不以獲利目的為前提下,藉由凝聚網友認同感、創造知名度,進而獲得所需的「香油錢」,用最低成本生存下來。


公益網站企業化


DonorsChoose.org是一家於2000年成立的網路慈善機構,專為教育活動籌募資金。教師提出其教學計畫,包括教材需求以及學生預備學習的經驗,然後交由一群審查委員審核,隨後捐款會百分之百地運用於其想要支持的教育計畫,而受贈人也需要提出執行報告,如此便形成一個效率且透明的捐贈管道,使得開創以來,DonorsChoose.org已經幫助近七百萬名的學童。香港也於2005年成立了一個性質相似的中文網站「教融易」。


社會上存在許多大小不一公益團體,其募款能力也有很大的差距,NPO channel有鑑於此,因而在今年的春天正式誕生,他們與台灣地區相對弱勢的公益團體、宗教組織及偏遠學校合作,捐贈者可透過NPO channel網站直接選擇要幫助的募款計畫,包括單筆或定期等方式,簡化捐款過程的同時,也提高公益參與的效率與透明度,至今已經募得近一百二十萬的捐款金額。


貸款創業公益化


「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教他釣魚」,微型的貸款組織Kiva以及由聯合勸募、104創業網等機構共同創立的公益2.0,皆是在這種信念之下誕生。相似的運作模式,捐款者的錢並非有去無回,因為借款者須在期限內清償,而清償的紀錄就成為下次借貸的信用來源。透過平台串連借款者與貸款者,除了使救助行為不侷限在急難之時,也能創造出長尾效益。


新聞夢想全民化


在經濟、科技與政策等各方衝擊之下,新聞業不斷削減調查報導的支出,使得新聞不斷弱化;因此,weReport透過公民的資助與參與,包括發起提案、提供資料、贊助平台,進而實現調查報導應有的品質與深度。此外,並非所有人都有錢能實踐一個創意或是夢想,Kickstarter即直接在網路上向全世界兜售你的點子,提供平台替你籌募資金,自創立以來,成功媒合影視、音樂、遊戲與設計等領域。


網路經濟帶來商業模式的重大轉變,向來資源稀少的非營利組織以及容易被拒絕的青少年,確實透過新型態的網路服務而有穩定成長與大展身手的空間;而這些媒合平台同時也迅速累積自身知名度與信任,甚至獲得鈔票以外的資源協助。群眾募資已然形成趨勢,但須注意的是,若以銷售為目的的款項,未來皆可能須面臨課稅的議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