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已死? 版權與拆帳機制

記者/彭采薇


今年三月知名廣播社群Now. in因侵犯著作權法而被迫關站,大眾一片譁然,而政府表示是依法行事。然而獲資策會肯定的優秀網站Now. in需要被迫關站,過程中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顯而易見的是,面對數位音樂的洪流,大眾對相關法律了解仍不深入,政府所建置的數位音樂環境仍不成熟。


然而,數位音樂已是不可逆的全球趨勢。英國衛報報導,線上音樂服務如iTunes StoreSpotify去年的版稅收入成長了45.3%,而實體CD版稅呈現下跌趨勢(-13%),為唯一呈現負成長的通路。 同時,線上音樂服務與Adele等國際巨星的成功,也使英國音樂創作者增加六億三千五百三十萬英鎊的收入,足夠彌補實體 CD 銷售下跌的損失。


台灣數位音樂模範生 KKBOX


2004年底KKBOX數位音樂服務正式營運,歷經了多次創業過程,目前為台灣最大的數位音樂平台。在當時普遍以P2P分享、下載經營的眾家企業中,KKBOX就看見未來雲端趨勢,選擇以合法授權、串流來經營。拆帳模式是KKBOX 取48%,剩下52%由唱片公司分得44%,詞曲創作人 6%,音樂著作仲介團體 2%。


KKBOX成軍7年來收費模式採月租型,用戶每月付149元在KKBOX播放器上無限收聽串流音樂,而本月初開通「音樂商店」服務,與以往不同的是,用戶以每首19元的價格購買後,可下載永久保留該歌曲,且檔案具備320kbps AAC(*.m4a)的高音質,在亞太區首屈一指,未來7-11中華電信宏達電等都將成為付費通路。


獨立音樂平台獨尊創作者 StreetVoiceINDIEVOX


StreetVoice(街聲)為全台最大的音樂創作者平台,以「Content is King」為經營理念,不直接銷售單曲給網友,而是希望藉由免費平台吸引到更多人氣、更多的音樂創作人才,再藉由將音樂與其他活動、管道結合來獲利,如台客搖滾音樂祭、簡單生活節、Legacy《見證大團系列》和《好丘》複合餐飲生活空間等都是街聲的收益來源。


INDIEVOX 只銷售合法授權音樂,並提供創作者一個簡單管理收支的後臺。拆帳方式是每首歌收取四成費用,不另收額外費用。創作者或廠牌可以彈性地自訂價格,每首歌可從1元到99元不等,還在國內首次推出「隨你付」服務,由消費者自行決定售價,達到另類的宣傳效果。


借鏡美國SoundExchange 建立授權付費制度


SoundExchange為美國非營利組織,主要業務為幫助音樂創作者收取版稅,若音樂創作者與唱片公司、音樂版權協會無簽署合約,就可透過組織與其他網路音樂平台如Sirius XM RadioPandora等收取版稅。此組織去年為創作者取得兩億九千萬美金版稅,比而擁有大量版權的ASCAP(美國作曲家、作家與出版商協會)和B.M.I.還要多上一億美金,成效顯著。


科技部落格TechCrunch對洽談音樂授權提出幾點建議,第一、不要有先斬後奏的僥倖心態,Now. in就是血淋淋的例子。第二、要考慮涉及哪些使用權與洽談對象。第三、內容選擇和設定,找對音樂版權擁有者洽談。第四、與內容商共同洽談商業模式。第五、準備權利金和預付金。第六、建立銷售報表系統,讓內容商可一目了然。第七、商務和法務人才的需求。未來的數位音樂新創業者,需多加參考前人在版權問題上的成敗,成功率定會大增!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