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大躍進 還需跨越重重障礙

記者/彭采薇


有別於過去現金、轉帳、信用卡的傳統付費模式,NFC技術與智慧型手機的結合簡化付款方式,為行動商務漸趨成熟的關鍵性服務。然而,當消費者逐漸仰賴智慧型手機及App來購物、支付的同時,越來越多個人資料將被儲存在手機內,不僅為傳統信用卡公司帶來不少潛在威脅,也使個人資訊被竊取的風險大增。 


複雜競合 良好發展有賴合作 


行動支付市場前景看好,但仍有退場的例子。上月,Nokia宣稱金融服務不是其核心業務,突然關閉旗下Nokia Money行動支付服務。由Nokia的例子可知,目前NFC發展最大的挑戰在於手機硬體、軟體、金流服務與實體店面的競合關係,彼此之間的利益分配及有關法令限制都是需要橫跨的障礙。 


各企業應以策略聯盟方式,打造完整的行動支付產業鏈。硬體業者方面應開發出良好並且安全的NFC手機,並與電信業者合作,使NFC手機能夠普及。另外,軟體業者也必須開發支付應用程式,讓實體店面、網路商家及消費者願意安裝NFC結帳系統,各家業者的合作才是行動支付成為主流的關鍵。 


資安風險 行動支付難以普及 


日前Google Wallet爆發出信用卡資料未加密儲存的爭議,安全問題堪憂。外電指出,網路資安公司Zvelo工程師Joshua Rubin破解Google Wallet手機的4位Pin碼,並竊取帳戶中的錢,並指出不需要專業的駭客技術就可破解手機,並使用帳戶儲存的金錢消費Google得知此一問題後,目前已經進行修復。


資安公司viaForensics表示,NFC手機晶片內存放了信用卡號、手機號碼、加密金鑰、及發卡銀行需要的相關資料,付款App只存取信用卡號與到期日,不儲存驗證碼。根據資安人科技網報導指出,真實世界中信用卡號、到期日等資料並無特別保密(印在信用卡上),搬上虛擬世界也不用特別保密,需輸入驗證碼交易才會完成。


隨著行動裝置科技的進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真實世界的活動被搬上行動裝置,一旦消費者越仰賴行動服務,手機內所整合儲存的各種個人資訊就越多,一旦手機被破解或者遺失,個人資訊馬上就輕易地攤在陽光下。若未來同一服務的合作廠商都能無縫接軌,且共同研發完善的資訊安全技術,行動支付才有普及的可能。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