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大躍進 完整配套待加強

記者/洪鈺琇


行動付款 各國爭霸新目標


行動付款的熱潮正在世界各地萌芽,NFC成了時下最受矚目的行動付款技術。全球科技大廠互相結盟,希望能在行動付款市場搶占一席之地。Google於2011年5月發表Google Wallet ; 金融機構MasterCard以處理交易手續為主要業務,目前亦積極拓展行動付款相關業務,像是MoneySend、PayPass等等,行動付費儼然形成一股銳不可檔的趨勢。


另外,美國三大電信業者VerizonAT&TT-Mobile合資成立的Isis公司,也以發展行動付款為宗旨。網拍公司eBay旗下子公司PayPal,即將在Android手機上推出的NFC付款,更收購了行動付款創業公司Zong。此外,Amazon正在考慮推出NFC付款機制,讓手機用戶在實體店面掃描商品的NFC標籤後,直接連上Amazon網站,以較便宜的網路價格購買。


即時付費 台灣須跟緊腳步


台灣的金融機構業務主管機關是行政院金管會,而行動通訊的主管機關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然而行動支付橫跨兩個領域,在目前的法規下,並未明文規定行動支付服務是由那個機關管理,造成業者對法規無所適從的危機,因此,未來我國行動支付相關服務,須建立完整的規劃與配套措施。


另外,影響台灣行動金融服務發展的關鍵因素,還有銀行作業法規的要求以及安全性的確保。目前行動銀行業務歸類為新型業務,須由個別銀行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經審核通過後,才可開辦此種業務。由此可見,政府對於行動金融服務的發展政策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面對各國積極發展行動業務之際,政府應儘速鬆綁相關金融法規,以加速台灣行動金融服務的擴展。


發展前景 創造商業營運模式


欲發展成功的行動付費機制,需要一個完整且有效的商業營運模式的規劃。本質上,商業營運模式為指引發展相關商務活動的藍圖,亦為公司營運的基本架構,因此商業營運模式規劃的良善與否,將成為此商務活動能否於巿場中獲得成功的重要關鍵。


台灣已具備成功發展行動商務相關應用的基本條件,然而,行動付費營運模式的規劃需考慮店家的配合度以及清算機構手續費的問題,也須考量相關配套措施與運作機制,才能帶動行動商務的發展,因此如何發展適用台灣行動商務的商業營運模式,已成為迫切的研究議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