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下一步 行動支付到來

記者/林姿吟


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概念早從2003年起就備受通訊業界力挺,是一種近距離無線通訊,建立在RFID基礎之上,可容許手機或電子設備之間,在近距離傳輸資料。早期,日本DoCoMo曾與索尼攜手,全球獨家推出結合家中鑰匙與行動付費的FeliCa iMode服務,不過,在日本以外的市場卻無法激起廣大迴響。


然而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風潮下,行動支付概念重新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而這也成為了信用卡業者新的戰場-「手機信用卡」。Google為了力推電子錢包服務(Google Wallet),將NFC功能內建至Android 配NFC付款,提供手機感應付款等應用,有意推出生物辨識功能來核對使用者身分,以確保交易安全。萬事達卡即與Google、花旗銀行等合作,使用者只要一機在手,即可於特約商家付款結帳,就像捷運悠遊卡一樣,「嗶」一聲即能輕鬆完成交易支付,取代傳統刷卡消費方式。


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台灣區總經理楊雅婷指出,智慧型手機發展的下一步,必然涉及行動付款功能,如此龐大市場產值將難以估計。為了搶攻台灣的行動支付市場,萬事達卡更於去(100)年推出iPhone4、iPhone4S專用的「悠遊NFC背夾PayPass版」,只要在特定手機裝上「悠遊NFC背夾PayPass版」,手機同時也是信用卡與悠遊卡,還能在全球30萬間PayPass特約商店憑手機消費。


國泰世華則是領先同業搶先發行「NFC背夾」,卡友只要持搭載「國泰NFC悠遊背夾」的手機,就能在全台超過2萬間PayPass特約商店刷卡消費,並憑藉背夾上的悠遊卡功能,搭乘台北捷運、公車、高鐵多種交通工具。另一方面,Visa國際組織也持續跟進擴大行動支付的合作案,目前已完成三星電子LG等多款具有NFC功能智慧型手機的認證。換句話說,未來民眾只要持裝載NFC功能智慧型手機,即可在全球各地的VisapayWave指定店家消費。


目前NFC手機約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將信用卡晶片以黏貼方式與SIM卡重疊,並置入手機SIM卡插槽;第二種則是將NFC元件嵌在手機電路版,並把信用卡資料寫在手機上;第三種是把NFC資料直接寫入SIM卡,但僅限NFC手機使用。至於未搭載NFC功能的Android手機,將可能配合信用卡提供的特製「貼紙」,只要將貼紙黏附在手機背後,並搭配Google Wallet App,即可享受手機付費的服務。


手機支付時代是否能夠宣告正式來臨,仍端看未來發展的進程而定。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