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資訊時代的網路經濟法則(二十三) 免費經濟原則的網路效應

特約撰稿/楊舜慧

網路經濟裡體系中,為何會出現許多價格趨近於零的「反向定價原則」?企業又如何在這樣「慷慨贈送」的商業世界裡營利生存?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免費經濟原則的背後,其實隱含著:『企業試圖「普及化」產品和服務,以推動網路效應的產生,搶佔市場,奠定產品和服務的價值 』。

「免費經濟原則」魔法的誕生


資訊科技在「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晶片的密度,也就是運算能力,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會呈現加倍的情況)和「吉爾德定律」(每十二個月,網路通訊系統的頻寬,會以進步三倍的速度成長,而且消費者每單位的變動通訊成本也會逐漸降低)的作用下,更強運算能力的電腦平台、更大的頻寬、更低廉的傳輸成本,使得每個位元的傳輸降至極低的成本。因此,任何可以複製的數位產品和服務其成本趨近於零,只要電腦連線後的利益大於複製成本的情況下,消費者就可以獲得近乎免費價格的產品和服務。


 「免費經濟」 的構成要素,包括:注意力、社群、標準和共享的智慧。雖然,網路世界的免費產品和服務變得「無所不在」,但是「人們的注意力」卻顯得相對匱乏,經由免費贈送商品 和禮物的共享交流,可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形成社群,並且塑造產品的標準,搶 佔「潛在」的 市場機會。


一般來說,企業會盡量利用目前慷慨免費贈送的「摘要、指南、目錄、常見問題集、首頁廣告、各種自動程式…等」,極大化使用者的數量, 取得消費者普遍的認同,營造網路效應的價值,才能佔有優勢的地位,在將來創造龐大的利潤。


「免費經濟原則」的商業化運作案例


沒有電視的消費者,在即將到來的八月,卻不想錯過精彩的各項奧運賽事,可能就得利用HiNet hiChannel免費影視的網路直播,欣賞中華隊的賽事。依據2008年六月號《動腦雜誌》的「2008年台灣媒體廣告營收調查」,推估 2007年HiNet hiChannel免費影視 的廣告營收達1.1億元,成長率為100%,而且網站到達率(包含Xuite.net服務)為71.4%,名列台灣第二大網站,是「免費經濟原則」商業化運作 相當的成功本土案例。


HiNet hiChannel初期就是以提供免費的節目表和影片、最新的新聞…等,先達到消費者的「吸睛效果」,然後 再以體驗免費影視為誘因,降低使用者對收視和服務品質的疑慮,極大化使用者的數量,增加網站的到達率,並且利用免費使用者在收視過程中「欲罷不能」的「心流作用」 與「使用與滿足」的原理,取得 免費使用者的品牌認同, 促使免費使用者成為付費會員,販售可靠、實在、規律、優先服務的無形價值。同時, 從累積免費使用者的會員資料和收視紀錄裡,挖掘潛在的商業化價值,例如:廣告收入、周邊商品或個人化的附加服務…等。


參考資料:

1.Kevin Kelly著,趙學信 譯(2006) NET&TEN: NET倒過來就是TEN。網路世紀有10個規則,臺北市:大塊文化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