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旅遊的未來—城市轉型故事

記者/Linus

  1. 旅遊業正在調整以適應更永續的城市未來

全球旅遊業正在蓬勃發展,到 2034 年,它可能為全球 GDP 貢獻高達 16 兆美元,如下圖所示。但近期巴塞隆納以及西班牙、義大利和葡萄牙各地爆發的反旅遊抗議活動表明,亟需解決旅遊業面臨的挑戰。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報告《旅遊業的轉折點:轉型成長原則》強調,永續發展取決於更聰明的管理,以及透過更均衡地分配旅遊資源來解決過度旅遊等問題。該產業目前在全球約佔總就業機會的十分之一,對城市經濟至關重要。

Travel & 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GDP 2019–2034 Total T&T GDP contribution ($ trillions, real prices)

Source: 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

城市正日益採用創新方法來平衡遊客需求與社區需求。亞特蘭大的賓士體育場就是一個成功的城市融合典範。在體育場建設期間,社區參與工作坊促成了防洪公園的建設和當地就業項目的開展,為700多名居民提供了體育場相關職位的培訓。同樣,聖地牙哥的旅遊加速器計畫每年系統性地支持10家不同的當地企業,參與企業報告稱收入和就業機會均有所增加。另一份論壇報告概述了旅遊業未來的四種情景,重點闡述了地緣政治穩定、經濟成長、永續發展轉型和技術變革如何重塑城市旅遊格局。到 2030 年,這些因素可能會匯聚,可能會產生以下四種未來情境:

世界如千島群島。分裂扼殺信任。旅行凋零。

和諧的視野。穩定孕育探索。過度旅遊威脅天堂。

綠色崛起。環保意識改變旅行方式。公平差距擴大。

科技動盪。人工智慧將一切個性化。人類要嘛適應,要嘛被淘汰。

像盧安達這樣成功轉型為商務旅遊的國家,透過舉辦 115 場活動創造了 8,480 萬美元的收入,這表明旅遊目的地如何在促進城市發展的同時,實現傳統產品之外的多元化發展。這一轉變標誌著人們對旅遊業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不再僅僅將其視為遊客住宿,而是將其視為促進包容性城市發展的催化劑。

  1. 到2050年,印度城市將面臨價值2.4兆美元的氣候基礎設施挑戰

世界銀行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到2050年,印度必須投資超過2.4兆美元來建設氣候適應城市基礎設施。如此巨大的投資需求反映出,印度迫切需要保護其快速增長的城市人口免受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預計該國城市人口將從2020年的4.8億增加到2050年的9.51億,幾乎翻一番,因此基礎設施改造至關重要。如果不大規模投資於住房、交通、供水和廢棄物管理系統,光是城市內澇一項就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從目前的每年40億美元增加至2070年的300億美元。

目前,印度僅將國內生產毛額的0.7%用於城市基礎建設,遠低於全球平均。 《邁向韌性繁榮的印度城市》報告指出,僅緩解高溫的措施到2050年每年就能挽救13萬人的生命,同時還能促進國內生產毛額成長0.4%。報告也指出,目前私部門在城市基礎建設投資的參與度僅5%,必須大幅提高才能滿足這些前所未有的資金需求。

  1. 新聞簡訊:更多城市熱點新聞

根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承諾在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之際,將建設宜居、可持續和有韌性的城市,不再像過去那樣以迅速擴張推動經濟起飛。在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的十年來首次最高級別城市規劃會議上,高級官員們承認城市化重點已發生轉變——從快速增長轉向更加平衡、穩定的發展。2025年6月,全球電動車銷量年增24%,主要得益於中國和歐洲的強勁需求,而北美銷量下降1%,反映出市場成長和補貼支持的區域差異。

Uber 和中國百度宣佈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在 Uber 平台上部署數千輛百度 Apollo Go自動駕駛計程車,覆蓋美國和中國以外的多個國際市場,預計將於今年稍後在亞洲和中東地區推出。今年,非洲豬瘟已在越南 34 個城市和省份中的 28 個引發了 514 起疫情,政府警告稱,由於已撲殺超過 3 萬頭豬以控制疫情,城市中心的食品供應可能會中斷。美國農民正在抵制耗資 49 億美元、全長 800 英里的「穀物帶快線」項目,該項目旨在將堪薩斯州的可再生能源輸送到中西部和東海岸的各個城市。農民表示,他們擔心「徵用權」(或強制徵收)行為會影響農村社區。

  1. 論壇上關於城市轉型的更多內容

世界面臨的並非簡單的住房短缺,而是住房供應與需求之間的全球性錯配,以及住房負擔能力和取得途徑的問題。宮本國際(Miyamoto International)負責人奧利維亞·尼爾森(Olivia Nielsen)指出,在許多地區,農村人口持續向城市遷移,導致人口稀少的村莊出現住房過剩,而城市則面臨著住房擁擠和供應不足的困境。儘管住房問題已成為政治焦點,但解決方案必須重新聚焦於價值和成果,而不僅僅是數量和產出。

城市通常擁有相當可觀的預算,可以策略性地利用這些預算來應對氣候變遷等問題。在城市預算中推行有利於創新的採購方式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二十國集團全球智慧城市聯盟開發了兩項新的資源,讓城市官員立即採取行動。閱讀本文,了解更多相關工具的資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非正式的城市社區正處於多重危機交織的中心:根深蒂固的社會脆弱性與日益加劇的氣候風險相互交織。氣候活動家、全球青年領袖路易斯·安東尼奧·拉米雷斯·加西亞寫道,透過利用包容性、前瞻性和公正的人工智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可以成為城市氣候韌性的全球領導者。

應對氣候變遷的基礎建設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關乎經濟永續發展、公共安全和災害應變的關鍵。兩位全球青年領袖指出,我們今天所做的決定將決定子孫後代的安全和繁榮。因此,應對氣候變遷的基礎建設不僅是一項技術和經濟上的必然選擇,更是一項道德責任。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