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物聯網進醫院 患者不迷路 輸送員工作更有效率

記者/Linus

大林慈濟醫院打造出一套結合醫療智能定位技術與AIoT的系統。(取自大林慈濟醫院臉書粉專)

你有沒這樣的經驗,走進一家大醫院,就彷彿走進一座迷宮;找不到要去的診間,找不到檢驗室,也找不到病房……。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絕對不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因為該院在全院設置了1100個藍牙定位點,病人從開車進入醫院地下停車場開始,就可以打開手機事先下載的APP,與所有的藍牙定位作連結,身邊就有如多了一位專屬室內導航,想要到哪兒都不用愁。

當然,大林慈濟醫院這套醫療智能定位技術與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AI+IoT)結合的功能,遠不只如此而已,它還可以提高院內推床輸送員的工作效率,為需要急救、開刀、做檢查的患者爭取更多寶貴的時間。

一座結合物理世界與虛擬系統的創新平台

大林慈濟副院長林庭光表示,該院輸送員每人都有一台下載定位功能APP的公用手機,首創導入「輸送AIoT」,儼然就是一座結合物理世界與虛擬系統的創新平台,透過室內定位技術,即時呈現輸送人員在醫院內的移動路徑與任務進度。藉此,醫療管理者可藉由數位地圖掌握輸送動態,包括人員位置、輸送瓶頸與任務狀態,實現即時調度與資源最佳化配置。這套系統如同為每位輸送員建立了一位「虛擬分身」,讓輸送作業更加透明、高效。

與大林慈濟合作此方案的創鈺國際總經理賴鴻銓說,大林慈濟全院平均每8公尺布一個藍牙定位點,全院總計1100個藍牙定位點,遍及所有病房、加護病房、洗腎室、急診、開刀房、產房、心導管室、各類檢查室及相關走道、地下停車場 。服務更是涵蓋病人院內導航、全院儀器設備盤點管理、急診綠色通道、勤務員輸送系統等,居全國醫院室內定位應用之冠。

點收儀器只要1分鐘就可完成

在醫院,時間就是生命,而輸送員扮演的往往就是那個關鍵的角色。 過去沒有輸送AIoT,勤務中心很難掌握近20名輸 送員的位置,以致於常常派遣人員常在不知情的情況,做出「派遠水去救近火」的決定,即某項任務明明可以指定距離較近的A員前往處理,卻派了遠在天邊的B員前去,完全沒有效率。

更甚者,過去就是因為無法掌握輸送員的行蹤,所以會要求每一個輸送員完成一項任務後,都必須立刻重返位在3樓的勤務中心,然而這條「空車返回」的規定,就浪費了輸送員包括病患、家屬的時間。現在有了定位系統,輸送員若執行一項任務完畢,若暫時無新任務,就可就地休息。根據統計,有了定位系統之後的新規定,至少節省了輸送員40%無需花費的時間與體力。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