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拚逆襲門市開進巷口! 財報轉盈背後「店到店」成真正王牌

記者/黃婷容

2025 年第 2 季,母公司 Sea Ltd. 展現強勢回歸,整體營收年增約 38%,營運能力快速修正轉盈,淨利大幅跳升,宣告蝦皮商業模式從擴張導向獲利的一大轉折。這樣的強勁表現,為其下一步的物流與實體策略布局奠定穩固的資金與資源基礎。儘管財務數據只是背後結構,但卻是蝦皮得以積極展開「店到店」遍地開花計畫的關鍵後盾。為來若能持續搭配穩健財務與創新物流模式,其在市場競爭中的韌性與延續性將更為顯著。

自 2020 年 11 月 23 日推出「店到店」實體取貨服務後,蝦皮迅速在台灣展開密集佈局,以「0 元免運」引導消費者接受新型物流模式。首階段在雙北地區設點,短短一年內即累積約 251 間門市,2022 年再新增約 400 間,到 6 月達到約 650 間,加上與 OK 超商合作創造 830 間交叉服務點。截至 2024 年下半年,店到店據點總量已突破 1,600 家,其中「智取門市」全天候開放達 近 1,000 家。這樣的展店速度堪比便利商店,甚至到了巷弄也能看到橘白色的蝦皮店招與整齊的取貨櫃。不需要黃金店面,13 坪起的社區店面也能化身高效物流據點,成為房東眼中的新寵。

蝦皮「店到店」服務之所以能快速擴張並形成市場優勢,關鍵在於其全方位的策略設計。首先,蝦皮透過大數據分析選址,優先佈局人口密集、高物流需求的都會區,精準佈點提升配送效率。全數門市採直營模式,不僅確保服務品質一致,也讓營運流程更具彈性與控管力。在推廣初期,蝦皮以運費補貼誘導消費者轉向自家物流,成功改變使用習慣並鞏固流量。同時,每間門市皆具備微型倉儲功能,彈性作為城市衛星倉,強化最後一哩配送,對即時物流極具戰略價值。此外,部分據點更進一步導入簡易零售服務如咖啡、零食銷售,轉型為複合型據點,增加客單價與用戶黏著度。這一連串從數據決策、營運直控到物流整合與商業延伸的策略,讓蝦皮建立起與超商系統截然不同的自有物流生態。

隨著即時零售之戰正悄悄開打,外送物流與線上下通路結盟成為下一波強強聯手的關鍵。蝦皮透過直營控制、數據驅動選址、補貼導流、微型倉佈局與多功能應用,逐步深化與消費者的接觸點,此外也正加深推廣「當日到貨」服務,雖然速度略輸即時零售強調的「一小時內送達」,但最新「無包裝、直接商品出貨」的形式,也有類似閃購模式的成分夾雜其中。展望未來,若蝦皮能繼續擴大「智取門市」功能,優化庫存與物流效率,加強快商務與在地銷售結合、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體驗,其線下通路優勢將更鞏固。而這樣的線上延伸至線下策略,也將成為蝦皮抵禦同域競爭(如酷澎、TikTok Shop、Lazada 等)的有力武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