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這個以石油、宗教和沙漠聞名於世的地區,為何會超越日本、韓國、甚至歐洲,成為全球AI創業熱土?(圖片取自於:Unsplash)
2025年2月,CambioML軟體的創辦人在LinkedIn上發布了一篇文章,表示自己正在將公司的業務重心從矽谷轉移到杜拜。CambioML是一家以AI進行數據分析的明星AI新創公司,它創立於矽谷,並在此先後獲得YC、General Catalyst和三星NEXT等頂級創投的支持。但如今,它卻選擇離開這裡,奔向一個黃沙環繞的地帶。
CambioML的選擇並不是首例,最近幾年,全球已有越來越多的AI新創公司選擇將海灣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卡達)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站。例如Wego、FlapKap、DXwand等等。在過去傳統的印象中,中東的標籤是沙漠、石油、戰爭、宗教和王室,這裡充滿了神秘和危險,又擁有無數令人著迷的財富。但現在,這樣的刻板印象正在被打破。
有人將它比喻成15年前的中國,也有人將這裡與矽谷相提並論,甚至認為這裡比矽谷更有活力。 AI、自動駕駛、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最先進的技術和商業在這裡被頻繁提起。可以說,中東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後,最引人注目的AI高地。
「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嘆不已。即使在45攝氏度的高溫下,建築工地依然熙熙攘攘!GCC(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領導人熱情洋溢地談論著如何構建人工智慧驅動的未來。」CambioML的創始人這麼描述自己在阿布達比的第一印象。
在阿拉伯,AI人工智慧的情緒熾熱得像沙漠中的太陽。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中東,這個以石油、宗教和沙漠聞名於世的地區,為什麼會突然搖身一變,超過日本、韓國、甚至歐洲,成為全球AI創業家爭相奔赴的「聖地」?
是什麼在沙漠中塑造了這個AI時代的新「矽谷」?
富庶之地
時間回到2024年1月,這是中東一年當中溫度最低的時候,但一則訊息很快就會讓整個中東沸騰。因為沙烏地阿拉伯礦業公司在沙烏地阿拉伯中部的曼蘇拉馬薩拉金礦南部約100公里處又發現了多個金礦床。這些金礦床綿延125公里,黃金含量是普通金礦2~4倍,稱為世界級發現。
消息傳到中國,許多網友驚呼“原本富裕的國家更加不堪重富”,“原本就富得流石油,現在還要貼金”。「富裕」幾乎所有人對於海灣國家的第一印象。中國人常用「富得流油」來形容一個人富裕,但比富得流油還富裕的形容詞,是“富得流石油”,而海灣地區就是這樣,作為世界油庫,它佔據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儲量。
因為有錢,這個地方出現了許多令人咋舌,又被津津樂道的事。例如:杜拜與阿布達比使用藍寶堅尼(Lamborghini)、法拉利(Ferrari)當做警車;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出訪自備鍍金自動扶梯;例如帆船飯店有1700多平方公尺使用了純金作為飯店裝飾等,這些誇張的炫富方式,為海灣國家塑造了一個極其生動的「土豪」形象。
但現在,這些國家的花錢方式變了。
5月14日,沙烏地阿拉伯承諾向美國公司提供6,000億美元訂單,用於購買先進晶片和服務。同時,阿聯酋也與美國達成2,000億美元的協議,雙方將共同在阿布達比建造一個佔地約26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AI資料中心。
此外,阿聯酋還大手一揮,讓每個阿聯酋居民都能免費試用ChatGPT Puls。作為付費應用程式,一般用戶自己訂閱的價格是每月20美元。如果以阿聯酋1024萬的常住人口計算,阿聯酋每年僅會員費的支出就需要24.58億美元。
可以說,海灣國家幾乎正在用錢「砸」出一條通往AGI(通用人工智慧)的路。當然,能讓全球科技產業匯聚在這裡,除了海灣國家捨得「砸錢」,也得益於這裡獨特的資源優勢。眾所周知,AI是一個十分燒錢的產業,除了需要大量的資金購買晶片,還需要充足的能源來支持大模型的推理和訓練。
據測算,GPT-4訓練能耗約1750MWh,相當於160戶美國家庭一年的用電。而使用一次ChatGPT大約消耗0.34瓦時,以目前每天相應超過10億次計算,相當於營運ChatGPT每天需要消耗340MWh,約3萬個美國家庭一天的平均用電量。但恰好,無論是錢還是能源,中東都不缺。
一方面,中東豐富的油氣資源使這裡的電力成本僅有歐洲的60%、北美的55%。另一方面,中東地區獨特的氣候環境又十分適合大規模光電發電。聯合國近期的報告指出,由於高耗電資料中心的需求,Google、微軟、亞馬遜和Meta在2020年至2023年期間營運產生的間接碳排放量平均成長了150%,碳排放成為困擾科技巨頭的一大難題。
而恰好,中東擁有大量的大型光電發電廠。像是:位於杜拜的Maktoum Solar Park(設計裝置容量5GW+),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Shuaibah太陽能發電站(2.6 GW),Sudair Solar Power Project(1.5 GW),以及位於阿布達比的Al Dhafra Solar Project(2.0 GW)等等。目前,這些發電站正在中東各國的引導下,成為中東地區資料中心的主要能源供應。例如阿布達比的Khazna 資料中心(目前中東最大的資料中心)就採用Al Dhafra光電站輸送電力。
當然,中東也缺乏一些發展AI的必備條件,例如水資源。資料中心的運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中東當然缺乏水資源,但在中東,錢能解決的問題從來不是問題。目前阿聯酋等國家正在嘗試海水淡化(以資料中心的冗餘熱量為海水淡化提供能源)、集中供冷(類似集中供暖)、海水冷卻(將資料中心放到海底)等多種方式來解決資料中心的用水問題。
大量的投資,大規模的基礎建設,都反映出海灣國家在發展AI這件事上的不遺餘力。而這一切,也源自於他們的「富裕」。俗話說,受資源祝福的國家也終將受到資源的「反噬」。由於對石油的過度依賴,中東地區就曾遭遇過多次經濟危機,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以及2015年的頁岩油革命等等。
中東國家很早就意識到石油經濟的脆弱,再加上石油終將耗盡,所以中東國家很早就開始尋求擺脫來自石油的限制。而AI,就是這場場宏大的轉型敘事中,最璀璨,最集中的爆發。
爭搶中東
5月13日,海灣國家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美國總統川普的專機在這一天降落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的利雅德機場,與川普同機抵達的,還有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輝達CEO黃仁勳、OpenAI CEO山姆˙阿特曼、超微半導體公司(AMD) CEO蘇姿丰等美國科技界的代表人物。
之後的三天裡,他們馬不停蹄地訪問了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和卡達三國。如果不算參加前任教宗方濟各的葬禮,這次中東之行就是川普上台後的第一次國事訪問。在這之前,美國總統上任通常優先訪問加拿大或墨西哥。但這一次,川普打破了以往的慣例。而和「慣例」一起被打破的,還有美國對中東的晶片出口限制。
2024年初,為了避免的先進晶片從中東流入中國,拜登政府曾頒布《人工智慧擴散出口管制框架》,將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國家列入「二級管控」名單,限制其進口美國先進晶片的數量。但這次川普出訪,不僅直接解除了這項限制,還順從著讓美國企業與中東各國簽下了一張大單。美國和阿聯酋共同宣布,將在阿聯酋建造美國以外最大的AI資料中心,協助阿聯酋成為全球人工智慧中心之一。
輝達、AMD等企業與沙烏地阿拉伯國資背景的企業Humain達成協議,輝達將向Humain出售超過18,000塊尖端Blackwell (GB300) 晶片。 AMD與Humain達成了100億美元合作。此外,美國政府也批准沙烏地阿拉伯在2025年至2027年期間,每年可進口50萬片輝達最先進的AI晶片。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美國正一改往日的態度加速進入中東地區,搶佔這裡的AI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而在這之前,許多工作都由中國企業承擔。例如:阿里雲在2015年與杜拜國家控股公司Meraas合資成立新企業,建置杜拜資料中心;華為在2016年與阿聯酋最大的海洋石油公司ADMA-OPCO合作建置資料中心。除此之外,華為、中興為中東各國的要城市部署5G基地台;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為利雅德、吉達等沙烏地阿拉伯城市提供智慧安防與交通管理系統等等。
而如今隨著美國進入中東資訊產業,美國開始想盡辦法將中國企業擠出中東市場是可想而知的,此舉對於未來資訊安全也會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在2024年4月,微軟宣布向阿聯酋人工智慧公司G42投資15億美元。 G42是由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支持的公司,目標是推動阿布達比,乃至阿聯酋的AI發展。
根據廣泛的報導顯示,美國政府影響了這項投資,目是削弱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他們投資G42之後,要求G42減少與中國的關聯,包括剝離持有的位元組跳動股份,移除營運中使用的華為技術等等,都是為了提高此地區興建的資訊安全作準備。
美國重返中東,除了地緣政治的考量之外,更重要的是,這裡資源太豐厚了。近年來,中東資本活躍於中國市場,投資了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AI大模型、動力電池等許多新興產業。與中國一樣,美國也需要外部資金的投資來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所以可以看到,這次川普的中東之行,除了搶下了中東AI的大量市場之外,還從中東帶回了大量的資金。
就如阿聯酋和卡達分別承諾在未來十年內向美國投資1.4兆美元和至少5,000億美元;沙烏地則承諾在未來四年內在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即中東國家透過對美國的投資,獲得美國對中東的技術支持,這是一種交換。美國則一方面從中東獲得資金,一方面又能阻礙中國在中東影響力的擴張。即在中東快速發展背後,中美兩國在這裡賺錢,也在這裡角力。但也正是因為這種角力,讓中東成為當前全世界最特殊的一個存在──中美的中間地帶。
中間地帶
作為歐、亞、非三洲交會之地,連通中西方的紐帶,中東自古以來就是這個世界的中間地帶。也正是這個原因,塑造了從波斯灣到里海,從伊朗高原到地中海東岸複雜的歷史和政治格局。
回到中美之間的博弈,自2018年貿易戰開打以來,雙方就一直在透過各種手段向對方施加壓力,包括且不限於加徵關稅、制裁企業、限制特定商品的進出口,乃至暫停一些科研合作和民間往來等等。到今天,中美之間的博弈已經廣泛影響許多國際化企業發展,AI企業更是首當其衝。例如一度被全民關注的Manus,到目前為止從中國內訪問得到的回應仍然是“中文版本正在開發中”,更多AI應用如GenSpark更是直接表示只做美國市場。
Manus中文網頁首頁
導致AI在中國無法廣為人用的結果原因有很多,例如海外市場更成熟的付費習慣、更自由的國情、更開放的搜尋環境等等。但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在中國、香港和澳門無法合法使用OpenAI和Claude的大模型能力。
“雖然現在許多大模型都聲稱自己可以並駕齊驅、或者部分能和ChatGPT及Claude並肩而立,但實際應用中同樣的產品使用GPT和其他模型效果完全不同。”一位資深AI產品經理如此說道。因此,為了確保產品效果,許多AI新創公司雖然團隊在北京、上海或杭州,但他們仍會在新加坡、美國註冊公司,然後在海外優先上線產品,儼然一家海外公司模樣。
除此之外,在中美兩國的AI新創公司還會面臨許多其他問題。例如用戶資料跨國流動可能面臨的審查;在美國學習,或從事AI等先進技術研究的中國學者,如果回到中國後再前往美國可能會受到審查甚至丟掉工作;中國企業的先進晶片供應受限等等。但在這種種地緣政治帶來的經營風險之下,中東的確是個少見的安全之地,就像是颱風的中心,外面狂風驟雨,裡面晴空萬裡。
隨著川普訪問中東,美國對中東的晶片出口限制被解除;中國對美限制出口的如稀土、鎵、鍺、石墨等原料也對中東沒有限制;此外中美兩國對往返中東的人員、技術、數據的審查也都相對寬鬆。整體來看,中東成為中美交鋒中的緩衝地帶,成為中美博弈的巨大不確定性中那個確定的地方。這導致許多致力於創辦一個全球性企業的創業者,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裡。
但值得一提的是,海灣國家一直對有錢人有著非比尋常的吸引力。根據亨利護照指數(Henley & Partners)和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Health)的報告,阿聯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百萬富翁淨流入量最大的國家。像是2024年預計有超過6700名百萬富翁淨流入阿聯酋,超過其他任何國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這裡超低的稅率。阿聯酋、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都沒有個人所得稅。甚至在企業所得稅方面,也遠低於國際上的大多數國家。
阿聯酋的聯邦所得稅率僅9%,如果企業年淨利低於37.5萬迪拉姆(約298.23萬台幣)或符合相關政策,企業所得稅可以是0。沙烏地阿拉伯的標準企業所得稅率為20%,但沙烏地阿拉伯正在為吸引跨國企業設立地區總部提供長達30年的企業所得稅免稅期。在卡達,在當地註冊的外國企業標準稅率僅10%。
在此基礎上,海灣國家近年來又推出一系列政策來吸引海外人才和投資。比2015年後,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就陸續推出新規,讓外籍人士在這些國家創辦企業可以100%持股。以阿聯酋為例,之前外籍人士開設公司至少需要一名阿聯酋公民作為本地合作夥伴,並持有公司51%的股份。
除了放開外國人的持股比例限制,海灣國家也大幅放寬外國人到中東國家居留的門檻。2019年,阿聯酋推出黃金簽證,持有黃金簽證的人可以在阿聯酋擁有5~10年的居住權,還可以為配偶、子女以及不限數量的家庭幫傭提供擔保。在此之前,外國人在阿聯酋獲得居留簽證和工作許可,需要由阿聯酋公民或阿聯酋註冊的公司作為他們的擔保人。在這項制度下,外籍人士在阿聯酋的活動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擔保人,但黃金簽證打破了這種限制。
2023年,光是杜拜就發放約15.8萬份黃金簽證。近兩年,阿聯酋持擴大黃金簽證的覆蓋範圍,教師、內容創作者、護理師、電競專業人士都被納入其中。而在阿聯酋之後,沙烏地阿拉伯、卡達也都推出了類似的簽證,以降低外籍人士在本國投資、創業的門檻。除了創造更便利的環境之外,阿聯酋還很捨得為新創公司花錢。
在阿聯酋免稅區,不僅進出口商品關稅全免,企業還可以享有最長免除30年的企業所得稅。在阿布達比和杜拜,政府為新創公司提供低利率貸款、補貼和直接資助;阿布達比Hub 71為部分科技型新創公司提供100%的資金補貼等。種種利好驅動下,越來越多的有錢人和創業者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裡,將中東打造成一片AI創業的熱土。根據杜拜人工智慧中心的數據,杜拜擁有800多家人工智慧公司,其中大多數是新創公司。阿布達比擁有400多家人工智慧公司,其中大多數公司計劃今年招募。歷史機會加上中東自己的經營,讓中東抓住了這次的歷史機會。
新時代的AI絲綢之路
在唐朝,一批絲綢從長安運往羅馬,需要從敦煌出陽關,經過喀什,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抵達波斯,然後途經巴格達和安提阿,才能抵達地中海沿岸,全程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
到了宋元時期,海上絲路興起,瓷器和茶葉從泉州、寧波入海,走馬六甲海峽,過印度洋抵達波斯灣,再轉陸路運往歐洲。無論是走海路,或是走陸路,中東都是連通中西方的必經之路。因為位於這個關鍵點的位置,中東地區在多年以來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波斯商人,猶太商人的名聲在中西文化中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裡,幾千年前因在絲綢之路上連通中西方而獲得發展;幾千年後,絲綢之路再度興起,中東仍然因為成為中西方的橋樑而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歷史,在今天形成一個巨大的商業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