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日前發布2024年第三季財報,儘管營收和淨利仍有成長,不過成長幅度明顯放緩,股價也持續下跌。拼多多10月初至今的市值更蒸發將近45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兆元),業界分析拼多多掉入空頭熊市,恐怕是受到長期以來的「低價策略」影響。
《路透》報導指出,近年來中國內部問題壓力升高,包括年輕人失業率持續攀升、房地產崩盤等,衝擊消費者信心,抑制了拼多多的銷售。此外,拼多多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殺出重圍,陸續砸大錢擴張,也因此影響公司的獲利。儘管拼多多過去以「低價策略」吸引消費者,不過隨著競爭對手加大促銷、折扣優惠,也讓中國電商市場引發殺價戰。
事實上,為了擴張國際市場,拼多多大手筆耗費鉅資,拼多多聯合執行官趙佳臻也坦言,相較於同業而言,拼多多承擔更多的成本,就是為了確保公司保有競爭力,不過此過程,也牽動著拼多多未來的獲利能力。另一方面,拼多多財務副總裁劉軍表示,拼多多受到競爭加劇和外部影響,導致營收季比增長放緩,他指出,長期看來,拼多多的獲利可能將會呈現下降趨勢。
■中國電商拼多多成長幅度放緩、股價持續下跌,業界分析拼多多恐遭「低價策略」反噬。(截圖/拼多多官網)
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合執行長(CEO)陳磊則預估,全球競爭將會愈來愈激烈。果不其然,為了抗衡主打「廉價」商品、服飾的電商Temu與Shein,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11月13日推出新平台Haul,挑戰中國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和京東,據了解,Haul主要上架售價約20美元內的低價商品,且商品內容多元,包括生活小物、派對用品、節慶商品、禮物等。
另一方面,中國金融界也分析,拼多多推出「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物流支持計劃」等一系列措施,不過由於這些政策都需要鉅額的資金支持,拼多多未來是否有機會成功轉型、擺脫依賴低價策略的形式吸引消費者,仍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