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整體台灣零售市場很微妙,你說經濟不好嗎?

今年整體台灣零售市場很微妙,你說經濟不好嗎?其實懂的人都知道不是,經濟說真的蠻好的,但零售市場卻普遍表現不佳,實體通路說消費者都跑去電子商務通路了,電子商務通路的人都說消費者跑去實體通路了。

但實際逛街,週年慶百貨公司門可羅雀,電子商務通路在行銷銷售上都比以往更努力、更賣力,事實呈現,無論是實體通路、電子商務通路在今年都面臨嚴峻的挑戰,你說業績不好嗎?也不盡然,而是每一個單位基本上都會追求年年成長,一年要比一年好,而在今年在成長的壓力上,先別說實體通路了,單是電子商務通路也是很大的考驗。

消費者到底去哪了?這個問題在今年都一直被討論著,很多人說出國了,但疫情結束後開放到現在,出國的人潮也陸續消化的差不多了,就算國人最喜歡的日本,可能因為出國好多次,加上日幣開始沒那麼便宜後,也開始漸漸冷靜,出國的人當然還不少,但也沒有剛開始那麼多了。

有這麼一說是限貸令政策下,銀行放款變得比較嚴格,消費者買屋的預期心理下,現金準備上會比以往來的更加的保守,所以變得比較不敢消費了。

再者,台灣股市的熱絡,無論是台積電的風潮,又或者是像是星宇航空的上市上櫃,股市蔚然成為一種當下時髦的流行,與其購買其他東西的消化使用貶值,股票成為當代一種熱絡全新的投資理財方式,你有沒有台積電?你有沒有抽中星宇航空?成為民眾資金的投資標的。

消費者不是沒錢了,而是消費習慣、價值觀的轉念,好幾年下來,被品牌廠商零售市場疲勞轟炸下,買買買、好划算、CP值、買一送一等,當然還是划算,但消費者嘅使反思這些東西我真的需要嗎?當然,一些民生必需品真的需要,但非民生必需品又真的有那麼需要嗎?

也因此,2024年一整年下來,消費市場變得意外冷靜,就連美食餐廳也都受到波及,真的需要嗎?變成消費者現在購物可能會反思、詢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也因此,在年度最後壓軸的1111,也就是雙11的活動促銷上,你會感受到今年比起過去真的只有更瘋、更拼、更努力,因為可以說是年度最後業績回補、大進補的最後機會,儘管接下來還有1212、聖誕節等,但要讓整個消費市場「瘋」,大概就真的只剩最後的1111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