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光三越台北南西店在颱風天節開序幕,也象徵著全台百貨下半年週年慶起跑然後陸續開始,所有業界都在觀望、持保留態度的表示今年週年慶將會是立面來最難捱、最辛苦的一次,社群媒體上,更可見所有相關銷售人員都在無所不用其極的拉客,也在在證明今年真的辛苦。
到底人去哪了?經濟不景氣嗎?消費者不出門嗎?人們不再逛百貨公司了嗎?當實體業者都在說消費者都跑去網路買了,但相對來說網路業者今年也不好過,甚至是也有聲音開始傳出消費者都跑去實體了,你一來我一往的,到底消費者去哪了?但正確來說,消費者的錢去哪了?
這裡面有幾個面向,一來疫情後還在消化著人們的報復性出國,寫許你也都出國好幾次了,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能都還是疫情後的第一次出國,在日本匯率投射出來的超級便宜下,所有的人都在講日本好便宜日本好划算,消費者在已經計畫性日本旅遊,在台灣的消費就會自然緊縮。
再者,股票市場的熱絡,台積電的帶動,以及精品品牌的胡亂漲價,在現在的社會,開始很多人興起擁有一張台積電股票比有一個愛馬仕的包包、一個香奈兒的包包來的具吸引力,畢竟過去很多人說包包保值,但實際經歷過,包包保值只有在全新、甚至是年代沒有很久才相對保值,而台積電股票不會折舊,你只要看他漲還是跌,甚至是還有可能會賺錢。
房市依舊很熱,但限貸的政府政策下,越來越多人感受到貸款的難度,相對來說就必須預期、下意識的準備更多現金,也因此,排擠了更多其他消費。
這是幾個目前到底為什麼台灣消費市場感覺不是很熱絡,無論是美妝、精品、車市等,通通都是!在這樣的詭譎消費氣氛下,今年的週年慶也更顯得耐人尋味,如果真的生意這麼好?銷售人員沒有那麼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上各種盡有所可能的去達到成交、銷售、以及各種讓利,但也感謝疫情當時的所有建設,讓現在遠端、在家消費這件事也開始變得容易、簡單,只是,到底消費者真的會願意花錢消費嗎?打動消費者的到底是哪一部分?看來百貨週年慶折扣不是現在唯一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