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正力壓全球

記者/Abby Lin

資料來源:Metrology News

機器人即將到來——無論我們是否準備好,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最新突破正在為「人形機器人」領域帶來巨大的新成就,對許多研究人員來說,目標是利用受大腦啟發的神經網路來開發反映人體解剖學甚至人類表現的機器,自主和多模式機器人的大部分研究都是為了取代人類勞動力而設計的。

當前機器人產業正在達到一個臨界點,機器人曾經僅限於工業工廠中的重複性任務,現在越來越有能力從通用資料中學習來執行複雜的人類任務,與專用工業機器人不同,人形機器人可以設計用於各種工作環境中的通用應用,這包括農業、製造業、採礦業、醫療保健、教育、娛樂甚至國防。

德國和日本是該領域目前的市場領導者,但中國正在迅速追趕:2022年,日本佔全球工業產值的45%和全球出口的36%,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佔所有已安裝機器的一半以上,截至 2024 年,中國在機器人專利方面將領先世界,但仍依賴外國公司,事實上,由於中國市場規模龐大,大多數西方主要機器人公司都在中國開展業務。

中國正在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資料來源:The Telegraph

中國的崛起​​源自於戰略設計

去年,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MIIT)發布的一份報告重點是透過大量的補貼和稅收優惠來引導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儘管中國在軟體和硬體方面仍然落後,但其機器人產業已處於向全球價值鏈上游移動的有利位置。根據「機器人+」行動計劃,北京正在尋求加速機器人在各行業的應用。

根據《機器人報告》指出,中國規劃者希望在 2025 年控制機器人產業核心零件的全球供應,並在 2027 年達成人形機器人製造的全球主導地位,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工信部將機器人描述為「經濟成長的新引擎」,機器人的銷售數據表明,中國正在積極追求勞動力自動化。鑑於人口同時老化和萎縮,提高自動化程度對於提高生產力至關重要。

整體來看,中國機器人產業的主要優勢仍是低成本製造,中國國內企業在智慧製造設備、工業軟體和作業系統方面落後於國外競爭對手,但許多中國業者已經開發出「夠好」的替代品,其成本僅為西方競爭對手銷售機器的五分之一,事實上,中國的產業政策有意透過先進製造業迅速擴大一系列高科技產業,而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樂觀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廣泛推動下所產生。

美國和加拿大可以競爭嗎?

北美公司能夠在這個新產業中競爭嗎?很難說。美國在軟體設計方面仍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亞洲已成為該行業的主要驅動力——已安裝的機器人佔 73%。中國政府在激勵製造商將其設在研究中心附近以採用尖端創新方面尤其有效。這些努力不僅能夠提高國內生產力,還將中國定位為自動化製造和服務業的主要參與者。

雖然美國在創新方面整體表現良好,但在應用方面卻落後,根據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的報告,美國沒有協調一致的國家創新體系,事實上,幾十年來其整體創新體系一直在惡化,目前,中國製造業佔全球製造業的 35%,而美國僅佔 12%。 2022年,美國機器人貿易逆差為12.6億美元,出口額僅佔進口額的28%;隨著中國科技公司向軟體價值鏈的上游攀升,西方政策制定者將需要在產業規劃上變得更加出色,與許多其他前沿產業(電信、航空航太、先進電氣設備、高鐵)一樣,中國規劃者已成為將戰略產業政策與耐心投資結合的專家。

2022年8月,工信部等中國政府部會發布聯合聲明,推動機器人在農業、建築、醫療、採礦等一系列產業的應用,當然,機器人技術仍然只是高風險產業眾多公共投資的一部分,北京於2015年推出「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強調了中國成為全球創新領導者的承諾。考慮到中國技術市場的規模和範圍,各國政策制定者明智的做法是更多地了解中國的產業規劃,特別是機器人產業。儘管制定了數十年的創新政策和規劃,許多西方國家在創新方面仍然處於墊底位置,如果加拿大製造業者希望在全球創新經濟中競爭,這種情況就必須改變。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