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Bessemer Venture
大型企業扶持AI新創成為主流
當我們回想過去平台轉變史,從瀏覽器和搜尋到行動和雲端,可以發現每一項技術變革都為雲端與人工智慧帶來變革,過去談的是資料,現在基礎模型則可能是「新的石油」,為下游人工智慧應用和工具提供燃料。2023年,基礎模型公司佔據了人工智慧創投的最大占比:佔人工智慧總資金的60%以上;OpenAI、Anthropic、Mistral、Cohere等公司募得 230 億美元,總市值達到 1,240 億美元,凸顯它們在全球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中的關鍵地位。
我們也看到了人工智慧公司在各自類別中推動創新的例子,其中包括用於搜尋的Perplexity、用於陪伴的Character.ai、用於圖像創意的Midjourney、用於音樂生成的Suno和Udio,以及用於影片生成的Luma、Viggle和Pika。
全球大型科技業主導AI新創發展(資料來源:Bessemer Venture)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資本流入主要是由企業創投所推動的,他們佔去年 GenAI 私人融資的 90%,微軟、Google、亞馬遜、NVIDIA與甲骨文等大型科技公司現在在基礎模型公司中擁有大量股份,主因在於這些投資在策略上是為了強化科技巨頭的人工智慧能力,從而推動其核心雲端和運算服務的業務。另外,與過去的雲端大戰類似,少數的新創或在大型科技策略或企業創投的大力支持下,將擁有基礎模式生態系統並成為未來巨頭,這些獲勝者中的每一個都會找到一個與技術差異相匹配的差異化楔子,無論是透過分銷、價格/成本效率、監管影響等,將可能為產業帶來巨大改變。
新型態人工智慧領域正快速出現
多模態模型和人工智慧代理的興起正在引領人工智慧的下一波創新浪潮,正將人工智慧的潛在應用擴展到極致,例如語音、圖像和視訊以及代理工作流程。這些新模式賦予人工智慧相當於人類視覺、聽覺和言語能力,這為人工智慧在增強依賴這些感官的人類工作中發揮作用,各種新型態的助理可能出現,且在未來的人機協作中更加流暢。
另外,另個新領域是「人工智慧代理」的開發,它能夠完全自主地端到端處理複雜的多步驟任務,雖然大多數人工智慧代理的運行還不夠可靠,無法在複雜的用例中自主運行,但代理工作流程的進展非常快,更多的應用程式開始在高度受限的用例中實施人工智慧代理,例如,企業正在利用提供人工智慧代理商來支援員工執行 IT、人力資源和財務相關任務,幫助這些團隊擺脫繁忙的工作並改善員工體驗。2023 年,專注於基於文字的用例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出現爆炸性成長,在2024 年,我們應能看到多模態模型在應用層使用人工智慧的功能開闢新戰場。
結合雲端形成人工智慧雲將是產業發展機會
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的融合,被稱為人工智慧雲端或AI雲,代表了突破性的技術融合,AI雲的主要優勢在於其能夠快速且有效率地處理大量資料集,它使機器學習演算法能夠發現大型資料儲存庫中隱藏的模式和見解,此外,這種分析能力使業者能夠根據數據驅動的見解做出決策。AI雲餓出線也讓人工智慧雲端服務(AIaaS)成為可能,是基於雲端的平台和解決方案,為個人和企業提供人工智慧功能和運算資源。台灣業者應掌握雲端+AI的發展機會,來細分壟斷市場。
而許多模型公司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是因為有足夠的差異化用例(例如,模式、效能、延遲、成本、安全性等)供不同模型公司生存。此外,如果地緣政治因素進入人工智慧模型領域,地理和監管可能會在這裡發揮作用,同時監管和主權問題的混合支持這一層多樣性的擴散。未來我們可能看到雲端巨頭利用他們對運算、晶片和資本的存取權來影響對他們有利的戰鬥,產業領導者已經加入了競爭——Microsoft/OpenAI、AWS/Anthropic、Google/Gemini,其中 Meta/Llama 作為 Linux 等效的 OSS 替代方案,其中 Mistral 作為歐洲領先者。
事實上,人工智慧不僅將重塑我們最喜歡的消遣方式(例如社交、娛樂、購物、旅行等),還將幫助我們發現和重新構想人們社交、娛樂、購物和探索世界的新方式,未來人工智慧與雲端的結合將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