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快速發展,人工智慧(AI)被認為是改變產業格局的重要技術。然而,隨著AI應用的普及,一種新名詞「漂AI」(AI Washing)也隨之出現,引起了眾人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漂AI」的興起類似於過去企業濫用的「漂綠」(Greenwashing)情境,企業宣稱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擁有AI技術支持,但在實質上卻被發現是虛假的陳述,企業根本未能統整並使用AI。這樣的誤導行為不僅是一種錯誤的市場行銷策略,更可能損害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與發展。
AI Washing是指企業虛假地宣稱自家產品或服務擁有先進的AI技術,透過噱頭增加市場吸引力或提升品牌形象。最常見的使用標語包括將基本的自動化算法或簡單的數據分析標榜為「智能」或「AI驅動」。比如某些電子商務平台可能聲稱所建置的推播系統是由AI所驅動,但實際上只是透過一般的統計模型進行用戶行為分析。經過資料分析後顯示,企業陷入「漂AI」的囹圄主要是受到市場競爭力的影響,企業希望透過宣稱採用AI技術,提升產品與服務的價值,進一步吸引更多投資者的目光。
然而,這種短視的行為不僅會造成誤導消費者的效果,還可能引發法律風險並對品牌聲譽造成損害。隨著監管機構和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要解決AI Washing問題,企業應該採取積極的措施建立透明且可信的AI應用。包含確保自家服務與產品真正擁有AI技術、公開透明的數據處理流程、於推廣中謹慎使用AI相關術語,確保物盡其實,避免誇大或是誤導性的宣稱。
最後,監管機構和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AI Washing行為的管理與處置,透過設立明確的規範和指導方針,保護市場建立公平競爭環境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KPMG新興風險負責人表示,全球對於AI的定義尚未完全統一,所以對於如何防治「漂AI」仍需要時間討論解決。唯有通過建立真實和可信的AI應用,才能夠實現技術的真正價值,促進產業的順利發展和商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