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冼永豪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逐漸滲透到人民生活中,不少傳統都將被顛覆。鄰近清明時節,「網絡紀念堂」、「遠程祭拜」和「代客掃墓」等字眼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儼然掀起一股網路祭拜風潮。
■網絡祭拜網站的宣傳照片。(圖截自/中國清明網)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加上工作和交通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很難在每年清明節等祭祖的日子親臨現場祭拜。如今可通過網絡祭拜平台,讓無法及時歸鄉的人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實現對先人的祭拜和緬懷。諸如中國清明網、天堂紀念網、祭奠在線等,民眾在網站上只需完成帳號申請、創建紀念館、填寫已故親人資料等程序,購買虛擬祭奠用品就可到紀念館祭奠已故親人。
除了近年來興起的線上祭奠平台,購物網站上更是出現許多「代客掃墓」、「代客燒冥幣」等人工服務的網店,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人民幣不等。有的賣家甚至加入直播和最新科技,提供代客掃墓直播和VR全景展示服務,增加了遠程掃墓的互動真實性。
隨著「網絡祭拜」和「代客掃墓」等新興祭奠形式的出現,關於其是否有悖傳統的爭議層出不窮。支持者認為,網絡為無法及時參與祭奠的人提供了平台,同時還響應了低碳綠色的環保理念;反對者則認為,網絡祭奠缺乏儀式感,且孝道不能被替代。對此有學者認為,無論清明祭奠的形式如何,都應秉持清明祭奠的文化核心,清明祭奠表達的是對逝者的緬懷和紀念,也是中華傳統注重「慎終追遠」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