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虛擬通路 差異化殺出血路

記者/吳宜倫

根據《動腦雜誌》報導,台灣無店鋪零售營業額平均每年成長7.5%,截至今年七月已達到904億。科技發展推陳出新,連帶影響民眾的消費模式,在行動、虛實整合(O2O)與跨境的趨勢下,通路行銷該如何進化,才能在無店鋪浪潮中搶得先機?

電商界競爭激烈 差異化才是關鍵

科技以及行動載具的發達,讓行動商務持續成長,隨著行動人口普及快速,電子商務已全面滲入大眾生活,許多品牌藉由虛擬通路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而許多經營實體通路的大品牌也陸續投入經營虛擬通路,以達到虛實整合的目的,面對急速飽和的市場以及同質化的競爭者,做出「差異化」才是能擄獲消費者的關鍵。

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所助理教授鄭安授就提到,要創造差異化,需要從非常多面向去經營,試想,當消費者選擇在虛擬通路上消費,可能有非常多因素,消費者想要節省時間、獲取更多資訊、更便利的服務,甚至可以比價、查詢,此時,業者若能從中創造出最符合使用者經驗的設計,如在網頁、app介面提共更多資訊(如:生產履歷)、整合比價服務、更便宜的價格、與實體通路不同的折扣優惠、更多商品種類、符合消費者經驗與直覺的介面設計、售後服務、意見反饋等等,從這些當中去創造與其他競爭對手更好的服務,或者是整合出最優化的服務,才能創造出所謂的差異化。

中國雙11電商大戰 各家業者怎麼做?

在電商、虛擬通路競爭激烈的中國,11日迎來了邁入第八年的雙11電商大戰,業者紛紛摩拳擦掌,不僅各大電商業者,如京東商城(JD.COM)、蘇寧易購(Suning)、阿里巴巴(1688.com)都在雙11前一個月左右就開始緊鑼密鼓的宣傳,甚至也採取了許多與以往不同的行銷策略。

如阿里巴巴集團從10月21日一直到11月11日,在旗下的天貓官方網站,每天開辦商家名人的直播,創造與消費者的線上互動、不同於以往的消費體驗,11月10日晚間展開的天貓雙11狂歡夜特别節目,也邀請到球星大衛·貝克漢(David Beckham)、柯比·布萊恩(Kobe Bean Bryant)等國際級運動明星來為節目造勢,可以看出他們在傳統電視的布局也毫不馬虎,蘇寧易購則砸下重金,在太湖畔的三國水滸城裡打造一座「笑傾城」,讓消費者能在城中邊買邊玩,觸摸到實體商品、闖關累積點數,得到更多優惠,與其他電商的傳統路線做出差異化。

雙11當天,光是天貓商場的交易額就達到了912.17億元,可以說是再創虛擬通路的奇蹟,電商巨頭們絞盡腦汁,就是要提供給消費者不同於以往的消費體驗,從雙11的結果來看,誰能精准體察消費者喜好,不斷精進虛擬通路的服務,誰就能擄獲消費者的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