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很好! 國外的單身之道

記者/劉皓涵

台灣晚婚趨勢、高離婚率、老年人口壽命延長等等因素,使得「單身」力量漸漸崛起。歐美在2007年首出現「singledom」,是由Single(單身)加上Freedom(自由)組合起來,道出單身者的自由權利,尤其在消費上為自己多付出一點,來換取理想生活狀態,達到身心自由。隨著全球單身人口攀升,國外吹起單身潮流的行銷或是經濟模式。

微型公寓狂潮 紐約房市新寵兒

2015年7月坐落於美國紐約市的第一座微型公寓Carmel Place終於開放,這棟公寓總共有55間微型套房,每間約7~10坪,麻雀雖小,卻是五臟俱全,小小的房間裡面有浴室、廚房、書房、臥室;公共空間則包含了洗衣空間、儲藏室、咖啡廳、健身房等等,讓入住者保有私人空間外,更有交友機會。 

在寸土寸金的紐約市中,房價高漲,單身/獨居人口卻是年年湧入。據美國普查,紐約市獨居人口在2013年就超過27%,且年年增加,而紐約市政府又規定公寓最小的室內面積為14坪,且3個沒有關係的陌生人不得居住在一起,這對獨居者而言,昂貴的租金及不適合的坪數,都是一大障礙。

因此Carmel Place的出現,被紐約市的單身客視為一大福音,除了擁有適合一個人居住的空間之外,租金也較市價稍微便宜,更有14間套房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半價出租,吸引許多獨居客登記入住。未來,紐約以及其他市區也將開發更多微型公寓,並以低價出租,來解決愈來愈多的獨居人口及住宿問題。

淘寶光棍節 藉由單身創造話題

7年前,淘寶首次進行光棍節促銷,創造了5千多萬人民幣營收,七年後的現在,光棍節營收增加了兩千倍,且成功將「1111就是要買」的單身消費意識,擴展到了亞洲其他地區,就連非單身者也被植入了光棍節消費的概念。

2016年的1111,馬雲不僅請來NBA球星替光棍節站台;更創下了開賣52秒,進帳10億人民幣的成交紀錄,甚至舉辦了天貓雙11狂歡夜晚會,請來中、港、台、韓許多知名歌手與演員作為表演嘉賓。如此大陣仗的網拍名人策略,更是亞洲少見的行銷手法,然而這樣大手筆的名人行銷策略,是否真的達到它的效益?所有人都在觀望。

「雙11已經脫離消費日的本質,而晉身為一個慶典的概念」,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張榮華助理教授這麼說。淘寶今年用了許多創新行銷手法,包含了直播、名人站台、虛擬實境等等,張榮華認為:「這對消費者的效果有限,因為大家早已習慣在這個節日消費;然而對於參與雙11購物的廠商、供應商卻有吸引力,面對不斷攀升的銷售業績,廠商必定趨之若鶩,藉此淘寶又能賺進更多的廣告費用」。

台灣許多網路購物也跟上雙11購物節的熱潮,搶在那天推出折扣與優惠,散播單身購物的意識,張榮華也說,這樣的促銷手法對台灣而言只是另一波折扣日,並沒有達成多大的效果。淘寶光棍節的背後,儘管有字面上的高營收額,對供應商而言不一定是高利潤,畢竟還有許多物流、退貨等等問題,因此張榮華認為,未來應該要思考如何將雙11推廣到全世界,而不是迷信表面的高營收。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