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張萱
世界最大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結合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分享貼文、圖片、影片,也成為很多人閱讀新聞的重要管道。但最近臉書被指涉以人工篩選的方式操縱「熱門話題」,慣性打壓保守讀者有興趣的內容,以臉書無遠弗屆的用戶數與網路資源,這可能是個警訊。
臉書的影響力遠遠超越你的想像,它全球擁有30億的用戶,有16億的使用者一個月至少使用一次,而臉書的黏著度也頗高,每人一天平均花1小時在上臉書。不少人愈來愈慣於使用臉書看新聞,據調查有63%的美國人稱他們從臉書涉獵新聞,31%的人甚至從臉書獲取即時快訊。
任何動態的曝光順序,都來自臉書的「演算法」,它會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包括按讚、分享等互動功能,以及對特定議題的喜好,甚至是其親朋好友的動態,來呈現你可能會有興趣的貼文。至於實際運行的細節,一直都是個謎,臉書當然也不可能主動透露。
最近更推出新功能「熱門話題」,在動態欄的右側有四個類別:政治、科學科技、運動與娛樂,各自挑出10則受關注的新聞議題。至於曝光新聞的流程就跟貼文一樣,臉書也是很官腔地回應是來自上述的演算法。
但真的是這樣嗎?有臉書內部員工外洩一份文件,顯示挑出熱門話題的並非單純來自電腦的演算法,還有「人」的經手。也就是經由演算法挑出當前使用者熱議與分享的新聞,再經由編輯挑選與如何呈現。但爭議點來了,據Gizmodo報導,臉書編輯會自行「植入」演算法沒跑出的新聞,還會將部份新聞列入黑名單。
別忘了臉書不是慈善事業,它是一間不折不扣的商業公司阿!他們會試圖曝光的東西都跟營利有關,像是最近主推的影片直播與新聞推播功能(Instant Articles),都會比一般貼文容易浮現。
要添加什麼可解讀為商業行為,至於是哪些新聞或言論遭打壓?有臉書前員工爆料,他們常常需要手動調整熱門話題,將保守派新聞排除在榜上,像是2012年美國總統參選人Mitt Romney、2016年參選人Rand Paul等保守派人物,他們的消息與相關活動常都不會出現在熱門話題,儘管美國仍有相當多保守派網友關注這些新聞。
由於臉書用戶眾多,對於輿論民情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此事也引起政府的關注,美國參議院委員會日前對臉書發出質詢,懷疑此舉恐涉及不正當行為,要求對外公開說明。對此臉書公開工作守則,強調從未有政治偏見,執行長Mark Zuckerberg還將會見保守派媒體領袖,以平息這波的控訴。
由此可見,臉書對熱門話題的操作不完全依賴人工智慧,反而比較像傳統媒體新聞室,「以人為本」的情況還是放很重。目前台灣版臉書還沒有這項功能,若臉書左右議題的傳聞為真,未來插手編輯台灣的政治新聞,對於政治狂熱的台灣人,可能又要掀起一波爭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