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眼尖的網友
冠上「限時」、「限量」的廣告,就讓人瘋狂想購入?限量1200套的台灣觀光鐵道郵票,於25日開賣,才剛開賣就立刻一掃而空;周年慶的限時下殺促銷,民眾排隊等開門等,商家經常打出限時和限量兩種稀少性策略,挑逗消費者的心扉。但到底限時和限量,哪一種個才是最有效的稀少性促銷方式呢?
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所的陳少華,針對兩種稀少性效果作比較。研究發現,商家在進行稀少性行銷時,採用限量的促銷效果,比起限時較佳,且可同時藉此讓大家口耳相傳促銷訊息,以增加口碑的傳播和品牌態度。而不同人格特質,對於促銷活動的刺激也不同。預防性焦點的人,較容易受到稀少性的吸引,不管是限時或是限量,皆可以滿足此特性消費者的獨特性需求。而促進焦點者,則以限量的促銷方式,會有較佳的購買意願。
除了從消費者的個性上,區分為以追求利得的預防型焦點者,和偏好減少損失的促進焦點者,在實務上,也可以透過廣告中的訊息,主動改變消費者的焦點看法,例如:汽車廣告「以尊想體驗,即刻開啟」的廣告訊息,或是「省油先鋒」,分別使用不同的焦點,來形塑消費者的焦點看法,以影響消費者對不同促銷的喜好。
而樂高最近也將限量結合行銷,與法國廣告商Brand Station合作,推出全球限量1500雙的樂高拖鞋,專為避免踩到樂高,而滑倒或是造成腳痛的事件發生而設計。樂高在網路上分享製作樂高鞋子過程的影片,介紹鞋底放入填充物,以減少踩到樂高的刺激,增加樂高拖鞋的娛樂性,若有意購買的消費者,可以到樂高的法國網站購買。
■防止腳踩到樂高的樂高拖鞋。(影/YouTube影片)
資料來源:陳少華(2013)。限時v.s.限量稀少性訊息之效果-商品類型及消費者調節焦點之干擾(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