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暢其流 物流是怎麼一回事

記者/張劭斌

上個月的主題曾談論到網路購物,我們只要在電腦前按壓幾下,商品就會送到家門口,如此便利的服務,其實背後有龐大的物流網絡在運作著。物流活動的頻繁程度關係到一個社會的經濟脈絡,也是決定市場的發展廣度、規模與方向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實體店面還是網路店舖,要如何將產品在最低的成本以及最短的時間的狀態下,運送到店家或消費者手中,絕對是一項讓人傷透腦筋的挑戰。

話說重頭 物流是何許人也

物流的概念起源於二戰期間,美軍為了供應前線戰事的物資所採用的管理方式,而現今的物流則是泛指企業對產品的供給、配送、庫存等活動的管理。在物流活動的過程中,運輸的線路與配送的結點就會形成所謂的物流網絡。目前我們所熟悉的運輸線路包含了鐵路、公路、海運及空運,其流通範圍和時間會因著產品特性的關係,產生不同的制約限制,而物流能力的強弱,則會影響商品流通的規模和速度,進而影響國民經濟的協調與穩定。

國內目前的實體物流服務,可分為倉儲管理服務、運輸配送服務及第三方整合性物流服務等三種型態。在倉儲管理服務方面,物流商提供業者倉儲及庫存管理的服務,並結合訂單管理與商品委外運輸業務。在運輸配送服務方面,提供業者商品託運宅配及代收貨款的服務。而第三方整合性物流服務的部分,則是整合了報關、運輸、倉儲、流通加工、訂單管理及代收貨款等服務,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供應鏈服務。

魔鬼藏在細節裡 物流成為決勝關鍵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也開始有了變化,從過去的郵購、電視購物到現今的網路購物,物流網絡的規劃也隨之不斷地改變。物流業者開始發展如超商取貨、全省24小時宅配到府、免費退換貨服務、到府取件維修等服務,不僅突破時間、空間距離的問題,物流服務也開始趨向多元化。

對於市場業者而言,當削價競爭已無法產生作用時,決勝關鍵就在於物流速度。根據調查指出,影響台灣消費者購物行為的原因,除了商品多元、價格資訊公開、搜尋推薦便利外,到貨速度更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大關鍵因素。近年來許多業者推出「快速到貨」,主打24、12小時到貨服務,,不僅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降低商品的零售價格,還能提高消費者的購物意願,因此高效能的商品物流網絡,是各業者都想極力達成的目標。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