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頌宜
台灣為全球的電子產業大國之一,和製作筆記型電腦的最大代工國,同時電子競技選手,更在世界各大比賽中奪下多次殊榮,可見台灣擁有絕佳的軟體設備及優秀選手,政府及企業理當投入資源推廣電子競技;然而,電子競技在台灣總是曇花一現,雖選手贏得冠軍那段時間,會帶動一波電競熱潮,但長遠來看,似乎台灣電競產業並沒有任何新契機。台灣電子競技產業發展至今七年,未來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環境政策不佳 電競推廣停滯不前
台灣鄰近的中國大陸及馬來西亞,早將電子競技列入正式運動項目,韓國政府更提供優渥的資源推廣電競,如訂定電競產業專門法令、提出企業投資電競即可抵稅的政策等,展現韓國對於此項產業的重視。反觀台灣,政府未規劃完善的電競規章,縱使企業欲訓練選手,也得不到良好的補助及保障,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台灣的電競產業漸漸被邊緣化。
此外,台灣電子競技環境不如國外,國外的遊戲廠商已漸漸將電競概念融入遊戲 中;像是大家熟知的英雄聯盟,在成為正式的電競遊戲後,活躍玩家上升7%,新手玩家增加10%,數據顯示出電競產業的龐大市場,也難怪各國廠商願意投入資源發展電競。雖然各國颳起電子競技產業的旋風,台灣廠商卻還是原地踏步,沒有好的市場環境,該如何推廣電競產業呢?
未來新走向 政府、遊戲、軟體三合一
唯有政府、遊戲公司、硬體廠商皆投入資源時,才能創造完善的電競環境,進而壯大台灣本土的電競產業。政府建立妥善的制度、遊戲公司培植優秀人才、軟體廠商投入資源開發,三方共同扶植電競產業的成長,培育出更多國際級的電競選手,並與世界的電競強權抗衡。
台灣不能再漠視電競這項運動項目,不要產生像世界盃足球賽開打時卻只能默默為他國加油,卻沒有我國選手在場上的淒涼情況。現階段電子競技在國外已是一個趨勢,預期未來將會出現愈來愈多的世界級電子競技比賽,電競的前景除了倚靠政府、遊戲及軟體的資源,觀眾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台灣民眾應該多多關注電子競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