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佳玲
物聯網可從兩層面來解釋,第一層是指所有裝置都可以上網,以網路作為延伸;第二層則是指「物物相聯」,所有裝置藉由感測器,可以相互發揮作用。目前,各科技大廠極力推廣的智慧家庭,就是物聯網的應用之一。事實上,不只是家庭,就連城市也開始進行智慧化的動作,而台灣也逐步努力,邁向智慧城市中。
智慧化走出家庭 整體生活大升級
感測器不只可放置於家庭之中,還可用來偵測建築物的安全性,或者是用於道路上,以監控交通流量、行人擁擠度等。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表示,智慧城市將成為台灣科技業下一波的成長動能,無論是教育、醫療、建築、能源消耗等各方面,都會是物聯網應用中的一環。
例如,在台灣開車,聽到救護車的聲音都會很緊張,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擋到救護車的路線,於是有人運用物聯網概念,發明專利編號TW201316298號的「緊急狀況交通號誌自動變換系統」。透過加裝感測器在救護車車身和交通號誌上,當救護車鳴笛行駛時,感應器除了辨識救護車的行進方向之外,還可控制號誌燈的變化,使道路行駛順暢無阻,加快病患的救援時間。
智慧城市全球化 台灣縣市也跟進
台灣目前有許多城市,皆致力於智慧城市的發展。日前,台中便以「安全、人本及綠色的智慧交通系統,打造宜居樂業的中都智慧城」為主題,入選IBM「2015智慧城市大挑戰」的全球性計畫,是台灣唯一的入選城市。將透過IBM專家的協助,打造智慧化交通時控中心,並整合各項交通資源,以促進城市發展。
台南市政府則與遠傳電信合作,以4G行動寬頻網路、RFID、Beacon等技術,共同打造智慧城市,為民眾帶來更優質的觀光體驗。遊客除了可以在公車上免費無線上網之外;參觀古蹟、美食時,還會自動推送導覽資訊,以有趣的小故事內容來加深遊客印象,而共計20多項的新應用,將在未來3年陸續完成啟用。期待這股智慧城市風潮,能成功帶動台灣產業創新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