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廣正
傳統媒體來到了數位時代,欲求轉型勢必得推出手機APP的軟體程式,因為手機儼然成為現代人每日不離身的必需品,大多數使用者也將手機視為汲取知識的來源。故紙媒欲在現今數位化潮流下發展,提供一款能夠讓使用者願意使用的APP是不可或缺的,APP除了能夠帶來額外的收入外,也能幫助品牌維持形象、提升知名度。
媒體APP出現 是轉機還是惡夢?
早上一醒來,滑開智慧型手機,瀏覽各大網頁,即可獲得最新最熱門的資訊,因此許多媒體產業相繼推出了行動版APP,提供使用者閱讀。以台灣蘋果日報APP為例,頁面清楚,各類型新聞分門別類,方便使用者瀏覽,另外還增加消費者爆料的互動功能,並提供將新聞分享、轉貼到其他社群媒體的管道,對於蘋果日報APP的使用者而言相當便利。
然而,並不是所有媒體都能夠成功推廣行動版的APP,以紐約時報的行動策略為例,其在2014年推出了許多APP,例如NYT Now APP,此應用程式一開始為收費模式,與網頁板無太大差異,只是多收錄了其他新聞網站每日編輯精選的內容。然而此APP推出後用戶數不足,近日已改成免費版。而NYT Now為何會失敗,其背後原因是否與其策略不明,或是不符合使用者需求有關,此例可作為未來設計APP所可以探討的面向。
順著使用者需求 APP適配性需求
媒體推出行動版APP,更貼近了使用者的生活。許多媒體例如數位時代、天下雜誌以及蘋果日報等等知名媒體,都擁有網頁版網站,每天更新並提供許多內容供網友們了解時事、新議題以及名人專欄等等。但現在使用者接觸最頻繁的裝置已不再是電腦,反而是各式各樣的行動載具,所以媒體為了迎合裝置的轉變,必須推出行動版的APP供使用者下載,才能夠在這數位狂潮的時代下,繼續擔任新聞來源的供應者。
然而媒體推出的APP應具備甚麼特點,才能符合行動載具使用者的需求呢?除了文章要有內容之外,以觸控螢幕的面向來探討,因手機螢幕較小,故文章標題要大,讓使用者方便點擊,在瀏覽方式則與網頁版不同,應該要以左右橫移的方式為佳,字體要適中,讓觀看者不需要再放大來閱讀,當然還得加入能夠對外分享文章的連結例如Facebook。最重要的是,要時常更新內容,讓使用者感受到媒體對此APP的用心程度,才能維持APP的用戶數,並將其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