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郁雁
新傳播媒體科技更迭變換的速度驚人,十年前不曾想過的生活,現在卻如此習以為常,但你是否想像過,十年以後,我們所使用的智慧裝置介面又會是什麼模樣呢?除了朝向物聯網的裝置整合方向發展,「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之應用,也將與我們的生活合而為一。
何謂擴增實境 AR技術發展史
擴增實境是一種資訊轉換技術,透過資訊虛擬化以觀察世界。也就是例如把攝影機拍攝到的目標對象位置、角度等虛擬資訊,加上相對應的圖像進行比對,並放至使用者周遭環境的電腦顯示器上面,藉由蒐集到的虛擬資訊轉換到現實世界,即可新增如互動等多元功能。例如Google Glasses與真實世界的即時互動即是非常吻合的實例。
回顧AR技術的發展史,可以追溯自1960年代後期,而一直到1980年代至1990年代為止,擴增實境仍僅限於少數研究機構使用,像是軍方、學術研究中心和航空中心等。隨著硬體成本逐漸下降,擴增實境技術才終於慢慢普及,並且在1995年左右於台灣開始受到重視、2003年前後提升市場需求,而後持續發展。
擴增實境v.s.虛擬實境 擴增實境的實際應用
擴增實境其實和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是類似的技術,然而它們到底有什麼具體上的差異呢?從根本上來說,擴增實境僅只在實境上擴展、新增虛擬資訊,而虛擬實境卻是試圖以營造的虛擬世界來取代真實的世界。但隨著智慧型裝置愈加普遍、功能更加齊全,無論是擴增實境還是虛擬實境技術,用途都將更為廣泛。
一如前述提及的經典案例「Google Glasses」,擴增實境應用層面更加廣泛以後,也開始出現各式各樣有趣的實際推廣,無論是數位相機特效、擬真遊戲、智慧裝置應用程式……都能夠藉由擴增實境技術發展達成。然而,儘管擴增實境技術看似新穎且無可限量,當中卻可能涉及目標對象的隱私問題,因此無論在道德層面或法律規範之上,務必多加注意並配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