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翊雯
走到哪,聊到哪已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隨著行動通訊軟體的蓬勃發展,空間距離不再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聊天過程中,偶爾傳送幾張表情貼圖,就能瞬間替訊息加溫,貼圖儼然成為生活語言的一部分。每款貼圖風格迥異,使用者能透過貼圖展現自我,拉近人際互動距離以及建立親密感,使得文本訊息更加生動活潑,有鑑於人們對貼圖使用的喜愛,「貼圖經濟學」因而產生。
從文字到圖像 表情貼圖大不同
表情貼圖隨著科技和網路發展而有所不同,最原始的表情貼圖,由簡單的標點符號和英文字母所組成,受限於當時的網路介面技術和傳播速度,因而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圖像。第二代的表情貼圖,為Yahoo即時通、MSN當中常見的黃色臉譜,由於當時行動網路概念尚未成熟,因此,表情貼圖的應用,僅存在於個人電腦的通訊軟體當中,皆以臉部情緒或是部分肢體動作的圖示為主。
現今常使用的貼圖,除了臉部表情豐富外,更融合了生動的肢體動作角色種類繁多,不單單只有情緒傳遞的功能,甚至加上場景作為輔助,顯示使用者當下情境,像是吃飯、念書、運動等情景。這些貼圖為行動網路普及下的產物,拜網路傳遞快速之賜,這些動態、高畫質的貼圖才得以迅速傳遞。
貼圖商機發酵 創造另類經濟奇蹟
貼圖熱潮由行動通訊軟體LINE所掀起,其中,虛擬角色的外型設計、情緒表達、討喜程度都是成功關鍵。另外,表情貼圖則是在行動網路世代中,傳達個人情緒和特色的最佳利器。看準這股趨勢,許多通訊軟體業者爭先恐後推出貼圖服務,讓貼圖熱潮蔓延不止。
貼圖旋風席捲全台,舉凡卡通、漫畫、電影、遊戲以及企業透過貼圖來行銷,而素人、插畫家也將貼圖市場視為發揮自身設計、創意的一個平台,另外在文創、遊戲、影視產業中也運用虛擬貼圖角色,發展周邊商品,創造額外的收入來源,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由此可見「貼圖經濟學」的市場規模龐大,商機將持續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