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廣正
在現今網際網路發達、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情況下,許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行動商務便是目前最受矚目的模式。行動叫車是其中一種,有別於一般傳統計程車,例如台灣大車隊需要在路邊攔車或是撥打電話,行動叫車僅需透過手機APP便能免費叫車。然而這種形式的APP若想要成功,必須擁有龐大的資金以及穩定的平台,才能成功的在市場上生存。
欲想獨佔市佔率 需要強而有力的金主
在行動叫車即將要崛起的現今,各大企業當然不會放過這項可以獲得利益的機會。以中國市場為例,在2014年使用叫車APP的用戶數已超過一億,但這麼龐大的使用者數量,主要使用的APP卻僅有兩家,分別為「快的打車」以及「滴滴打車」,其他小型叫車APP業者的市佔率幾乎影響不了這兩家。探究其背後的原因,除了使用者喜好外,便是因為這兩家背後都擁有大企業投資以及多數人使用的支付平台所支撐。
「快的打車」的支付平台為支付寶,其投資者中最出名的便是阿里巴巴,而「滴滴打車」的支付平台是微信,投資者為騰訊。兩家APP的支付平台皆為市場上使用者較為習慣的平台,支付的程序便利,且兩者都擁有可靠的金主,並透過龐大的資金及龐大的合作車輛數,使其得以在市場中擁有可觀的市占率,為投資企業獲取高報酬,迎向一個雙贏的局面。所以市場上其他叫車APP業者在這大者恆大,又無有力靠山的情況下,便難以影響市佔率。
擴大市場至全球 在地企業受衝擊?
行動叫車除了將市場放在一個地區外,也有擴大到全球市場的公司,例如Uber就將市場置於全球數個國家,利用相較於一般傳統計程車以及在地叫車APP不同的性質行銷,像是其所提供的高檔的黑頭車(如benz),雖然搭乘的費用比一般計程車高,但可讓消費者感受到不一樣的服務,願意支付比一般車資更高的費用,也成功在市場中創造話題。
而像這樣以全球市場為主的行動叫車業者,是否會真的衝擊在地企業?其中還需要突破重重難關,首先公司本身要有足夠的資本與在地叫車APP競爭,以及要考慮傳統計程車業者將會抗議(如執照問題),進而影響修法,最後還需要解決乘客安全問題,種種問題都還需要進行不斷整合後,才得以解決。故將市場放眼於全球的公司,必須要做好完善的準備,才有辦法迎戰在地企業,最後能夠深得消費者信賴的服務,才會是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