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彥廷
線上的網路連結線下的實體服務,這樣的O2O(Online-to-offline)經營方式最近因Uber引發關注,而Uber的積極發展,也連帶地加快了本土O2O經營模式的發展,使通訊APP也積極跨界投入計程車叫車服務。且Uber也從第三方的媒合平台,跳脫傳統僅是負責推播訊息、媒合的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行動APP包括Line、WeChat則是挾帶自己本身的品牌知名度,進一步角逐叫車服務這塊市場大餅。
行動通訊軟體 意圖轉型成O2O平台
為什麼叫車服務會最快變成行動通訊業者轉型O2O平台優先拓展的領域?滴滴打車的副理羅文與Uber上海總經理王曉峰的談話中表示,叫車服務是屬於高頻率的需求,而專車服務則是屬於低頻率的需求,王曉峰更指出,高頻率需求最終會戰勝低頻率的需求,因為叫車服務可以天天叫,但是衣服〈指專車服務〉並不會天天洗。羅文則認為,不論高頻或低頻最重要的還是好的「內容」與「體驗」,只要切中消費者的需求,都能有好的發展。
而各國的叫車服務在Wechat、Line整合之後也逐漸普遍,南韓最大通訊App「Kakao Talk」所屬的Daum Kakao也公佈「Kakao Taxi」叫車服務,與跨國租車服務Uber展開競爭。Daum Kakao表示這是該公司第一次嘗試O2O服務,並加入第三方支付KakaoPay進行付款,其運用計程車駕駛與乘客各自的App來進行叫車載客的作法,再利用第三方支付的方式符合當地法令,使其在Uber於南韓被禁止後,成為備受看好的行動叫車軟體。
挾帶大量使用者 有利各項服務推出
主打通訊的App包括Line、Wechat,近年積極改造自己成為行動服務平台,服務漸趨多元化,藉由現有的用戶數,使其在拓展新服務時,有更多的優勢。在這通訊軟體不再只靠貼圖、遊戲的方式賺錢時,對於各項單一事業的App而言,也正面臨一大挑戰,因活躍的網路用戶,比尚未進入的潛在用戶,更有機會開啟使用的第一步。
而對於整理經濟市場,也能透過平台的媒合,讓原屬於個人的資產可以流動起來,讓社會上許多人所面臨無車無房的困難或有車有房的人所背負的貸款重壓,得以透過資產的流動緩解其困境,並讓閒置的資產有再創價值的可能性。現今台灣的消費市場與消費者的使用行為瞬息萬變,且民眾擁有智慧型手機比例之高,也使各項O2O服務在台灣的發展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