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郁雁
蘋果公司已故執行長賈伯斯曾公開發表嘲諷觸控筆的言論,認為手指才是最完美的輸入裝置,因此公司旗下商品附屬的觸控輸入配件,多由第三方硬體端提供。但在2014年間,蘋果公司卻已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交不下十次關於通訊觸控筆的專利;今天(6日),則終於得到商標局證實,公布此項專利已正式通過。
■蘋果公司申請通過通訊觸控筆的新專利。(圖/數位時代)
這項專利技術,宣稱能接收手部隔空的動作,例如書寫白板,並把這些訊號傳遞到智慧型裝置如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以便更精準提高使用者輸入的正確率。同時,由於此項專利必須讓通訊觸控筆兼具原本功能,亦即直接接觸智慧型裝置螢幕操作,此外,其還要能模擬前述的壓力感觸訊號。因此,若要推出實際產品,通訊觸控筆勢必然要與螢幕和觸控元件同步。
關於這項專利技術,最大的賣點就在於觸控筆不一定要直接接觸螢幕,與我們對傳統觸控筆的認知有所差距。但通訊觸控筆到底是怎麼隔空接收訊號的呢?該技術是透過內建陀螺儀與加速傳感器偵測動作,再輔以無線通訊傳輸訊號,就能順利將手寫內容傳輸到行動裝置的螢幕上了。
根據商標局資料,蘋果公司2015年初就已通過逾30項專利,「通訊觸控筆」則是其中一環。從iPhone6 Plus的5.5吋螢幕尺寸變革,到今年的智慧型觸控筆,可發現蘋果公司已逐步打破過去堅持,改變行銷策略。而此項專利技術除了與現有的智慧型裝置搭配之外,一旦商品化,則可能與大螢幕時代結合,大量運用在商務會議或教育領域上,並搭配蘋果自家產品推出更多行銷組合,帶給消費者更多期待與生活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