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寶來塢! YouTube短片的狂歡現象探索

記者/眼尖網友

創立於2005年,全球最大的影音網站YouTube年就要滿10歲了!這個以「展現自己」〈Broadcast Yourself〉為號召的平台,不僅捧紅全球無數的素人明星,更扭轉閱聽人只能被動接受來自傳統媒體資訊的局面。不過,要怎麼樣在這個眾聲喧嘩,宛如寶來塢電影般熱鬧的影片集散地搶下一席之地呢?對此,中山大學的謝君臨有一番獨到的見解。

 

■   YouTube 影片五花八門,也有網友專門以吐槽博取點閱率。
〈圖/截圖自Honest Trailer中字翻譯

就是要你High起來! 揭密YouTube的狂歡化現象

根據謝君臨對YouTube上擁有極高點閱率的影片所做的研究,想要成為熱門短片,就必須包含:「音樂」、「愛情」、「歡樂」和「故事」4項要素。倘若影片性質屬於商業導向,則欲建構觀眾的狂歡化就需與「在地文化連結」,或是用反常理、常規的方式表現。另外,性訴求也是能使這類影片致勝的方法之一。

在非商業導向的短片方面,走紅的要素則包含:「語音延異」的網路遊戲、國族主義和民族主義,以及「幹譙」、「吐槽」的語言策略。雖然有這樣的區別,但事實上這2者狂歡要素是可以互相通用的,差別只在於其該如何操作,以及該運用什麼操作的策略。

整個YouTube都是我的伸展台 新興“YouTuber”正夯

另一方面,YouTube同時也成為孕育素人明星的搖籃,像是近年就有一群特別以其為舞台的影片製作人“YouTuber”崛起。他們將生活中俯拾皆是的題材幻化成天馬行空的創意,甚至會加入黑色幽默的元素來諷刺社會的亂象,在搏君一笑的同時,也能讓閱聽眾反思某些嚴肅的議題。

面對這股趨勢,YouTube其實也樂見其成,表示未來願意大筆投資在這些新興的網路明星上,因為他們在網路上的追隨者可不比主流的明星來的少,反而可能觸及更多、更廣的族群。因此,為了避免有名的YouTuber跳槽到別的平台,YouTube甘願花更多錢來留下「人才」。

現階段,YouTube雖然尚未出現能與之匹敵的對手,不過不少新崛起的影音平台亦虎視眈眈這塊大餅,好比Vimeo就嘗試靠著更高額的訂閱獎金和廣告收入吸引業餘創作者加入行列。至於新興的素人明星未來會不會反倒成為一個平台成功的關鍵?對媒體產業又會造成哪些衝擊?相信都會是未來研究者很有興趣的議題。

資料來源:謝君臨,網路短片的狂歡化現象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碩士論文,中華民國101年。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