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感」應 「溫式」效應暖化顧客心田

記者/許雅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日前針對2015年的電商環境提出「感性電商」概念,認為在競爭者百家爭鳴的環境下,唯有理性訴求是不足的,感性訴求將成為電商致勝新關鍵,並指出價值、會員關係管理、溫度是感性電商成功的三大要點。然而在消費者面對冰冷的載具下,電商平台究竟要如何運作才能被賦予新溫度,融化冰冷的利益關係呢?

各界人才大集合 創造「真實」的互動平台

以往的電商著重追求物流快速和平台功能強大等理性訴求,營運開發團隊多為工程師,希冀可以透過更新穎、方便的功能,抓住使用者講求效率、追隨潮流與厭惡落伍、避免複雜的心態,投入雄厚資金開發,創造平台黏度。然而,無差異化、無溫度的理性優勢訴求除了形成惡性競爭外,亦讓規模相較不大的中小企業無法與大型業者相抗衡,難以在此競爭環境中生存。

針對此現象,資策會MIC產業顧問王義智表示,比速度、資本絕非良策,唯有重視溫度,招集音樂、設計、藝術等各領域的人才投入電商領域合作,或是培育跨界領域人才,結合科技與文化,讓平台的設計更有溫度、更有文化涵養,使消費者可以更感受到細膩、真實的互動,才能讓消費者甘願付出更多的費用,幫助電商業者跳脫低價的惡性競爭。

當藍海變紅海 創新是唯一開啟新航道的鑰匙

值得疑慮的是,未來若每間企業皆講求溫度、差異化,所創造的溫度優勢最後是否又會淪為另一種惡性競爭呢?對此,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黃正魁持保留態度,認為現今的電商環境仍是一片藍海,資源的獨特性與差異化可以形成不同的戰略,帶給電商業者不同的競爭優勢。

然而黃正魁教授卻也指出,即使處於藍海下,電商業者亦須隨時存在憂患意識,若是藍海逐漸泛紅,就須再透過「創新」尋找另一片藍海,安逸絕非生存之道,因為當下所擁有的競爭優勢可能在下一秒化為虛無,瞬間瓦解。因此,即便集結了各界人才的思維碰撞賦予電商平台新的溫度,產生溫度後的下一步要如何再創新才能不被環境淘汰,仍是電商業者未來須解決的難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