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昱堂
市場調查機構SuperData Research在2014年調查發現,戲上遊戲市場規模成長已達110 億美元(約新台幣3365 億元)並逐漸擴展中,其中亞洲地區被視為最大市場。有鑑於此,台灣目前正努力推動電子競技連盟,積極舉辦職業電玩比賽,也隨著宅經濟發酵、電玩迷年齡層日漸提高,各國企業更是極力贊助電子競技產業(e-sport)與競賽,並結合網路媒體平台即時轉播,讓其品牌知名度大增。
擁抱電競 蹦出新數位行銷手法
相關企業競相利用電玩競賽作為行銷推廣手法之一已成趨勢,如BenQ、SAMSUNG就為長期贊助電競產業品牌,其針對螢幕品質要求極高的電玩族群,特別贊助了多場國際電競賽事,並透過Youtube同步直播,間接提昇該品牌電競專用產品的曝光度。不僅如此,BenQ更創建Youtube Channel讓顧客線上體驗射擊遊戲,不但讓顧客實際感受產品優勢,其品牌也深入人心。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也給電玩產業莫大契機,現今遊戲業者多半要求與社群平台綁定,讓玩家分享戰績與朋友互動,使遊戲知名度提昇,也利用實體裝置巡迴展、Offline Media宣傳與開設社群粉絲專頁吸引關注討論,帶動手機電玩的無限可能性。
而目前台灣電子競技聯盟(TeSL)也已將電競產業視為如NBA等一般職業運動,並透過體育台、網路直播方式與專業講評直播解說,稱霸體育頻道的收視率,然而針對Z世代族群,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林沛澧教授則認為台灣應學習架構像Twitch這類更專業、可提升玩家興趣和專業度的實況網路直播平台,才能觸擊目標族群,提昇其黏著度。
台灣電競商機不容忽視
電子競技產業市場現已呈現穩定成長,而在台灣職業電競團隊「台北暗殺星」獲得世界電競冠軍引發國內熱潮,更是帶動周邊商機不斷拓展,如周邊商品銷售與現金拍賣場等企業合作,讓電競已成為結合出版、網路、影視、音樂的綜合娛樂產業,然而國內品牌企業卻鮮少與電競競賽及玩家贊助合作,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林沛澧教授就認為本土品牌需把握電競文化延伸出的明星效應,知名電競選手(或實況主)可直接增加品牌曝光機會與附加價值,本土品牌必須了解到〝遊戲化〞(Gamification)這個潮流,透過線上數位行銷,創造下一世代更為接受的消費行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