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比低價重要! B2C比C2C窩心?

上海觀察/葉閔宏

一大清早,約莫上午八點左右,武漢漢口火車站已經聚滿旅客,筆者也是眾多旅客之一,昏昏沉沉的呆坐候車廳等著驗票,這時一旁來了一群本科生,聊著小米電源的好,聊著Apple iPhone 6時尚,言談之中,讓筆者驚訝的是「絕對不要在淘寶上買」,與此同時,一旁坐著中年大哥也開口了:「淘寶上的私人店沒人理啦!」如此看來,淘寶假貨猖獗已非一日之寒。

中年大哥接著與本科生們分享他自身經驗,他說如果想買高價3C產品時,寧可選擇蘇寧(蘇寧易購),他們服務好,也樂於為消費者解決爭議,即便如此還是得花上半個多月;反觀,淘寶私人店幾乎沒有售後服務、產品更是沒保障、投訴也沒人理會。當消費者對賣家售後服務一再失望,便會與這位中年大哥產生同樣的態度:對蘇寧產生極高的品牌信任,而對淘寶除了搖頭還是搖頭。

對於消費者而言,淘寶面對的是各別私人賣家,蘇寧易購面對的則是一個企業,後者給予消費者的保障不在話下,雖然比較基準點並未對等,但提供私人賣家的淘寶平台總不能一再放任,其後果將會使消費者失去信任、出走淘寶,如今淘寶也只能以低價拉住那群不回頭的消費者。

一味低價真能挽回消費者信任嗎?

阿里巴巴旗下天貓與淘寶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2003年5月淘寶以C2C模式進軍電子商務,時至2012年1月天貓則主打B2C,時至今日,坊間說法一致認為「天貓比起淘寶更有保障」,說穿了,或許阿里集團對此已有所意識,只能以天貓向賣家收取保證金,來獲取消費者信任,但其實質核心問題卻從未改善。

面對消費者需求逐漸轉變的電商環境,低廉價格已不再是主要考量,消費者要的是品質好的商品,甚至能提供較佳服務的賣家,儘管淘寶存有評價機制,但隨著問題改善的狀況來看,消費者對其評價已不再抱持期待,更多只是「無奈的參考用」,然而,阿里對此問題似乎一直認為「低價」是帖良藥。

正值雙12第二波購物狂歡,上海民眾在10日收到一項通知「馬雲給上海每人發200」,消費者只要憑「支付寶」打車、上館子、逛賣場、投自動販賣機幾乎都享有5折折扣,在黑五購物熱潮過後,阿里集團也只能以「大福利」吸引消費者回歸。另外,淘寶雙12盛典也給予各項優惠,消費者在12日凌晨零時至一時購物滿500返回200購物券,看來這帖「良藥」的劑量似乎毫無上限。

退換貨真難搞! 逆向物流費用誰來付?

淘寶問題不僅只有服務素質參差,其二則是退換貨機制。多數淘寶賣家面對退貨物流費用,僅予以10元人民幣(約50元台幣),但隨著消費者所處地域不同,其所付出的逆向物流費用可能遠高於賣家所給,物流來往時間成本也是消費者所考量的,因而時常導致消費者理虧認賠,不選擇退換貨,儘管淘寶為此條列出各式情況,說明買賣雙方對運費的支付情形,但消費者總希望一切從簡處理。

反觀,台灣電商退貨處理更能站在消費者立場設想,筆者曾在PChome購買商品後,卻發現商品規格不符需求,向業者要求退貨,次日物流服務人員便來電聯絡取貨時間,當然,這過程中身為消費者的我並不用支付任何費用,整個退貨流程對消費者而言是友善的。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消費者購物的首要考量並非商務模式為何,更多的是「感受主導的消費決策」,當消費者有較佳的購物經驗時,對該業者便有較好的信任感,反之,當消費者購物經驗未能如其所願,棄之並不可惜,反而有更多服務佳的賣家,展開雙臂等著他前來光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