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眼尖網友
被網友戲稱為「葉佩雯」的「業配文」〈置入性新聞〉曾是2年前反媒體壟斷風潮中蔚為一時的話題之一。然而在高喊新聞自由與獨立的聲音逐漸淡去後,迄今我們仍見到不少主流新聞台、報紙維持商業取向,甚至淪為特定政黨的打手,而有喪失本來作為公器的傾向。在感嘆之餘,也不禁擔心多少人能辨別出這類置入性新聞?而從電子商務的角度來看置入性行銷,又會有怎樣的不同的觀點呢?
■ 作為睿智的閱聽人,你能辨別多少悄悄置入在新聞裡的產品呢?〈圖/eprice〉
聽出弦外之音 你具備媒介識讀的能力嗎?
中山大學行銷傳播所的林宜澄曾以置入性新聞的說服效果為題,研究當今的閱聽眾的媒介識讀能力是否能助其辨識出隱藏在新聞裡的「勸服意圖」。同時,他亦加入「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檢視閱聽人面對置入性新聞時,會不會產生「它對別人的影響比對我大」的想法,繼而會為了保護他人而傾向支持限制此類業配新聞。
研究結果顯示,明顯的置入性新聞能引發較強的第三人效果,然而置入程度的差異對其認知差距無顯著的影響;換言之,當閱聽眾評估置入性新聞對他人有影響力時,他也會認為此新聞對自身有相近的影響力。另外,如果一人具有一定的媒介識讀能力,則他也較能有效預測出第三人效果的認知程度。
「置」在抓住你的心 無所不在的電商置入行銷術
另一方面,置入性行銷在近年來與電子商務亦有非常緊密的關聯;即便已經擁有高知名度的品牌仍會想辦法把握電商或社群平台上的曝光機會。以今年奧斯卡上最轟動的「史上最強明星自拍」為例,其便透過好萊塢眾家明星的合照,在短短不到2小時內就在社群平台Cinematique」旗下的MTEVideo便屬其中一例。只要透過點擊或觸碰影片上的小黑點,消費者就能在欣賞影片時對裡面置入的產品產生興趣時,來了解該商品資料,且還能直接轉至購物的頁面下單,或是將資訊分享出去。
目前,從時裝周崛起的新興品牌「Temperley London」便與此平台合作,在自家今年的夏季派對中,首度將網路購物結合微電影,讓使用者不僅能了解這季的商品,還能得知派對的內容,並進一步至購網網站Net-a-porter;堪稱是一舉兩得的做法。
資料來源:林宜澄,置入性新聞的識讀能力與第三人效果,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碩士論文,中華民國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