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文婕
每到選舉時總是苦惱該將票投給哪位民意代表,而你選出的民意代表究竟在國會做了什麼?是否有認真替你發表意見?你是否會好奇國會是如何運作的?選舉前,候選人端出政策牛肉,無所不用其極地討好選民,以獲得選票,但當選之後,選民對民代在國會的作為卻無從得知,對民代的印象大多就是打架、口水戰、霸佔主席台。究竟民眾該如何有效監督國會,不讓民代浪費公帑、選上玩四年呢?
資訊即時化、透明化 線上監督國會無所遁形
由於民眾難以取得國會運作與法案的相關資訊,無法落實監督國會之權利,故監督民代的首要任務是必須將國會資訊透明化,有鑑於此,許多民間團體將線上作業運用到政治領域,提供開放式資訊的網路平台,鼓勵民眾關心國會議事內容,搶回人民頭家的位置。
沃草的「國會無雙」平台,採用簡單易懂、仿造棒球比賽的方式,會預先呈現國會議事的重點,並提供立法院的實況轉播,轉播結束後,國會無雙戰地的主播會以時間軸來編列議程內容,幫助網友能夠釐清立法院的運作,並深入了解國家重大法案之脈絡。而g0v 零時政府則是推動資訊透明化的社群,將立法院每次院會的表決結果、立委出席率、政治獻金、提案數等資訊,以一目了然的圖表呈現供民眾檢視。
隨著智慧型手機之普及,美國Sunlight Foundation開發出監督國會的「Congress」app,民眾能從中搜尋參議院發佈的資訊,以確保其所選出的參議員能盡善職守。在台灣,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的「國會Online」app包含立法院最新消息、議事預報整理、立委評鑑成績與立委通訊等資訊,不僅讓民眾能隨時隨地透過行動裝置了解目前在立法院審議的法案進度,亦能深度掌握立委過去的問政表現。
線上提問機制 政治人物「踹共」
有別於藉由線上平台取得民代的聯絡資訊,並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單向溝通模式,德國的國會監督網則是利用線上問答機制,讓網友指定政治人物回答問題,有將近9成的問題都得到政治人物的回應,值得一提的是,國會監督網透過公民力量發起公投,曾成功修改選舉法規與地方憲法。
此外,沃草的「市長,給問嗎?」網路平台同樣也是採線上提問之雙向溝通模式,網友能藉由公民連署支持向台北市長候選人提問,其中數十題已通過五百位公民之連署,不少題目也已成功獲得連勝文、柯文哲、馮光遠三位市長候選人之回覆。
不過,德國的國會監督網憑藉線上捐款、媒體合作關係、海外網站之授權金,成功發揮公民的影響力,反觀台灣的相關平台,其影響力尚有成長空間,若能善用線上募資等商業模式,或許能提供更完整的公民監督與溝通。然而,由上述的各個平台來看,未來新科技將掀起全新的民主參與形式,藉由民眾的線上監督,更能使政治人物不敢輕忽民意,未來將有望提升國會資訊之透明度、國會效能,並促進國家改革,達成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