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出商機 行動商務的商機與限制

記者/林姿岑

電子商務發展雖已數十年,但背後之推手,實該歸功於2007年Apple掀起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熱潮。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行動零售大幅成長64%,電子商務龍頭eBay之業績更高達88億美元,開啟行動電商市場規模的新扉頁,而電子商務戰場也始從行動版網頁跨越到各電子商務企業的專屬APP上。

行動載具來襲 帶動滾滾行動商機

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所做的統計數據顯示,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占整體手機市場36.7%,且成長率持續揚升中,其所帶來的跳躍性科技革新,讓手機不再只是基本的通訊設備,更成為個人化的資訊處理工具,並進而帶動了許多商業活動的行動商機。

由於行動商務倚靠的是行動載具,因此較不受時間限制,只要有網路便能輕鬆購物,且比起PC,行動載具的體積相對較小,利於隨身攜帶,大幅提升行動商務的方便性。此外,行動載具也能透過GPS定位,精準接觸到潛在顧客,同時顧及在地化與個人化,各項特點都再再顯現行動載具為行動商務所創造的革新。

行動商務新紀元 政策機制是關鍵

根據資策會2013年調查報告中顯示,台灣雖有近6成民眾曾於行動載具上進行消費,但多數仍較習慣以行動網頁版瀏覽購物,而非各電商企業的專屬APP,因為多數消費者對於「特地」下載某一購物APP之意願並不高,所以截至目前為止,行動網頁仍舊是決定電商能否於行動市長站穩先機之關鍵。

以台灣來說,若要發展行動電商,仍有三大問題須留意。首先,台灣業者對消費者行為研究並不透徹,較難「對症下藥」,推出適宜APP以吸引消費者;再者,台灣實體商店之數位化程度仍低,無法滿足虛擬支付需求,而虛擬支付的金流機制仍不健全,則可能造成整體電商發展延緩。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