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購物中心網路虛擬百貨巨獸的成型

特約撰稿/Goris

根據日前相關網路使用行為調查指出,消費者對於Yahoo!奇摩購物中心的使用率已經超過Yahoo!奇摩拍賣,個人的二手拍賣或者是代購等販售行為,有一大部分都已轉移到Facebook,強調高互動性、立即性等即時性的互動,也讓Facebook的社團功能成為新興瓜分Yahoo!奇摩拍賣和露天拍賣等新平台。

然而,Yahoo!奇摩更致力著手於購物中心的改版以及優化,甚至是豐富整體的行銷活動,因為進駐的品牌廣泛,讓Yahoo!奇摩購物中心宛如成為一個線上的虛擬大型百貨通路,針對各種時令季節,都會推出相關折扣優惠,或者是滿千折百以及購物金的回饋,最厲害的,莫過於優惠下殺1折起的每日好康活動。

過去百貨公司一年主要分兩大檔,包括母親節和週年慶,到後來推出春季和秋季化妝品節,然後在到年中慶、年終慶等 …,目的就是要縮短促銷間隔時間,以求更大的營業收入;然而,再怎麼樣還是比不上像是屈臣氏和康是美等週週都有活動的藥妝專門店,然而也因為百貨公司的品牌大多和這類型的藥妝專門店中的品牌有所區隔,在業績相互侵蝕之下,比較的就是在大環境下,消費者是捨得還是不捨得。

然而,當我們還在看著百貨公司和專門店的業績相互拉扯時,Yahoo!奇摩購物中心的出現開始一次漸漸地將許多品牌一次納入,形成一個超大型的網路虛擬百貨巨獸。

在原本只有所謂的水貨商、自營商或代購商,甚至只是一般網路自營品牌的Yahoo!奇摩購物中心,如今卻成為各大品牌為了省去網路通路研發成本,甚至是一個全新的品牌被代理進口時,所必須上架的網路通路,對於Yahoo!奇摩購物中心來說,本身擁有既定的流量,再加上不似實體通路需要龐大的上架成本,對於品牌來者不拒的豐富程度,也成就了如今的網路虛擬百貨巨獸現象。

然而,對於品牌來說,上架也許完成了,但對於一個完全沒有知名度的品牌來說,儘管在流量相當龐大的Yahoo!奇摩購物中心上架了,卻不會有好的曝光能見度,也因此,不單單只是品牌之間的競合,更包括為了求能見度的曝光,和通路之間的拉扯也成為品牌在面對Yahoo!奇摩購物中心的課題,然而,為了曝光所賺到的業績,犧牲的,其實比你想像中的多 …。

(未完待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