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被賣了!臉書使用者條款沒告訴你的5件事

特約撰稿/張 萱

相信九成九以上的人在上網時,對網站提出的使用者同意條款一定都視若無睹,畢竟那落落長又寫得像文言文的規章,任誰都不可能會仔細看,用Faceboook時應該也是一樣。不過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中」,當你傻傻地按下「提交」的按鈕時,你已經授權了Facebook這些事……

1.你在FB上沒有任何隱私

擷取使用者條款中的部份條文:「我們將會採用所有您顯示在FB上的資訊,包括在註冊時的資料、你在動態時報的訊息、你故事中的關鍵字、你與廣告和app的互動等等,甚至是所有我們推斷你使用FB的情形。」也就是說,你所有的一切都將為FB所用。

2.連沒發佈的訊息也被掌控了

在動態欄打了一段訊息,後來覺得不妥就自刪了,你以為就沒事了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根據最近一份FB的分析,他們正針對390萬英語系的FB使用者,調查他們未發佈出去的訊息,進而研究人們「自我審查」的行為。做這個分析的原因是FB的價值建立在「使用者創造內容」(UGC)之上,因此希望盡量降低這種自我審查的行為。

3.即使刪除帳號,足跡還是留存

即使你哪天對FB感到厭倦了,將整個帳號移除,但曾經上傳過的照片影片已經被其他使用者再分享,這些東西並不會在網路上被抹滅。

4.你的資訊已被FB出賣給廣告商

使用者條款中提到:「你將授權FB使用你的名字、個人資料、相片等等,進行商業行為的連結,而且不會回饋給你任何補償。」

條款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在你按下同意鈕的同時,已經無條件的將自己賣身給FB了,而且你還可以使用Disconnect公司開發的FBME來看看你的資料究竟值多少錢。

5.魔爪已經伸向FB以外的地方了

除了在FB上的資料被看透透,之後包括你使用瀏覽器閱讀的所有網頁,以及使用的app程式,都將被FB鎖定,讓他們的顧客資料更添完備,更能精確瞄準TA(target audience, 目標客戶)。更糟糕的是,FB還與一些數據公司合作,觀測使用者線上收看廣告,以及與線上線下的消費之間的關聯,也就是更充分掌握從虛擬世界如何影響現實中的購買行為。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