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錢蔚
自小米手機登台以來,掀起一陣「高性能超低價」的智慧型手機風暴,無論是小米2S還是紅米機,均有不俗的銷售表現;而在中國大陸,小米機更是擁有眾多忠實的米粉,不但多次締造搶購神話,甚至擠爆每場新機發表會。究竟小米機的魅力從何而來?又是如何打動眾多消費者?而未來小米又會如何發展?
小米行銷術 兩岸究竟「瘋米」什麼?
2013年,小米2S、紅米機陸續登陸台灣,銷售表現異常突出,據市調公司IDC統計,小米同年第四季度便擠進台灣智慧型手機市場前五名。小米機得以試水溫成功,主要因其深諳消費者偏好物美價廉的心理,以「高性能超低價」製造話題,並成功抓住消費者的求新心態,以限量、預購的銷售模式,與消費者大玩飢餓行銷。
在中國大陸,小米不只藉製造話題和飢餓行銷吸引消費者,更善用社群媒體發佈訊息、銷售產品等,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亦鼓勵使用者參與MIUI系統的設計、開發和更新,以優化使用者的產品體驗。從軟體、硬體到服務,與使用者共同打造專屬的小米生態圈,也使小米使用者轉變為高忠誠度的米粉。
從第一代小米開始,小米手機大多銷售亮眼,但小米3卻在兩岸都意外滯銷,即便再三降價,依舊沒能明顯改善其大量庫存的現況。據悉,小米3與紅米機同步推出,紅米主打超低價,小米3則進軍更高端市場。但業者或許沒有想到,對照CP值較高的紅米,小米3便顯得不那麼具優勢。
緊貼使用者 開啟行銷未來式
與傳統手機廠商不同,黑T恤牛仔褲的雷軍最初創辦小米時便將其定位為電商,以網際網路的經營模式(即製造、銷售、回饋都透過網路)打造品牌,形成小米模式。雖然短短幾年,小米帝國的版圖已從最初的MIUI系統,拓展至小米機、小米電視、小米盒子等,品牌延伸皆基於提升使用者的產品體驗而展開的。
誠如小米科技創辦人兼總裁林斌所說,「電子商務最重要的,就是打造優質的客戶服務和體驗」,無論未來的發展,是追隨現有的品牌延伸策略、推展更多領域的產品,還是繼續將小米模式發揮得更淋漓盡致,小米都將堅持「基於使用者體驗」的初衷。
反觀台灣手機業者HTC,從機海戰術失效,改走精品路線並強打旗艦機型One系列,但推新過快且同質性過高,反而造成消費者選擇困擾。此外,曾被爆在台發售的手機品質較差,可能降低其在台灣使用者心中的地位。無論小米模式能否成功複製到其他手機品牌上,但其重視使用者的理念似乎能夠給其他品牌一些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