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文婕
隨著勞動成本高漲、產業浪潮的更迭,近年世界各國生產製造業積極推動智慧、自動化生產,利用機器人來取代勞力,各企業也相當看好智慧機器人的未來前景。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預測,2025年時全球智慧機器人帶來的生產效益可望達1.2兆美元,這也代表產業將產生結構性失業的浪潮。
一般而言,機器人可分為工業型與服務型,機器人普遍應用在半導體、面板、汽車等生產線與組裝線上。服務型機器人包含外科手術機器人、家事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機器人能夠解決實際作業與日常生活的問題,因此Google、亞馬遜、鴻海等大廠也不再依賴勞動生產力,取而代之的是採用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
Bill Gates預言,20年後技術勞動力的需求將會大幅降低。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預估,10年內機器人將取代約25%的工業工作。然而,歐盟執行委員會副主席Kroes本月3日表示,機器人利大於弊,將會帶動周邊產業利益,並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這場機器人革命帶領產業的突破,機器人產業無疑是下個世代最獲企業青睞的明日之星。雖民眾普遍認為未來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但這項轉變並非一蹴可幾,尚須投入大量的投資成本,短期內應不會取代勞力。此時我們可依此趨勢,提早發展專業程度高、低替代性的產業,並主動學習、培養知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