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置」勝 小心引火自焚

記者/張翊君

近年來,許多品牌透過置入性行銷手法,在大眾媒體、運動賽事等地方使用欲行銷的產品,提高品牌或產品的曝光量,讓觀眾在無預期的情況下接收訊息,藉此達到廣告效果。然而,並非所有置入都能達到正面的效果,行銷策略若操作失敗,反而會引火自焚,降低品牌聲譽。

效果難控制 操弄不好成反效果

舉常使用置入手法的三星大廠言之,其在2014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便利用主持人艾倫(Ellen DeGeneres)與眾多明星用三星手機Galaxy Note 3大玩自拍,此舉不僅讓手機在鏡頭前亮相長達1分鐘,這張自拍照更在Twitter上獲得300多萬次的轉貼,甚至造成Twitter伺服器當機,成功引爆話題。

雖然三星官方一開始並不願承認有贊助行為,但隨後又出現艾倫在台下使用iPhone上傳照片的窘境,如此便凸顯三星置入性行銷的商業行為,甚至還幫競爭對手Apple打廣告,縱使成功引發話題,卻也帶來些微負面影響。此外,欲利用名人自拍照引話題,也並非人人適用。有前述成功案例後,三星又透過紅襪隊球星歐提茲和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自拍照作為廣告宣傳,但此舉卻導致白宮不滿,並表示總統再也不跟任何人自拍。

此外,三星在2013年也曾爆出「寫手門事件」,其聘請大量寫手在網路論壇讚美自家產品,並抨擊對手產品,希冀藉此提升自家品牌形象。但事件爆發後,除了被公平會開罰一千萬元外,更引發網友撻伐,造成嚴重的負面形象。且隨著社群媒體當道,許多品牌也會請部落客將產品置入於部落格或粉絲專頁中,但若商業氣息太重,消費者反而不會買單,因此如何拿捏分寸,是為關鍵。

置入性行銷 拿捏有一套

置入性行銷固然能締造雙贏局面,但當置入性行銷破壞閱聽眾信任時,其效果便會消失殆盡。而部落格置入行銷該如何拿捏才能成功讓閱聽眾信服?有研究指出,部落客應誠實的自我揭露該篇文章是接收廠商贊助,但經由自己真實使用與測試後,才撰寫產品使用心得,以確保讀者之信任,且部落格中置入的產品與部落格走向相近,也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總之,品牌置入性行銷手法,除了在選擇媒體時就要注意其公信力外,也要注意其呈現處與產品間的適配程度。此外,在置入的過程中,若太過刻意強調產品,也會讓閱聽眾產生反感,而創新的置入方式雖能引發話題,但亦要詳加斟酌;最後,若能透過回饋機制來檢視閱聽眾的反應,作為未來產品置入的參考依據,相信更能精準使用置入性行銷來創造商機。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