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姿岑
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即將在6月12日正式開幕,除了各國球隊實力備受關注外,品牌之戰也狼煙四起。每季世足賽,官方皆有指定的運動品牌,且會簽定合作廠商進行官方贊助,讓品牌在賽事中大量曝光,為品牌提升知名度並帶來商業效益。但世足賽贊助合約具排他性,且簽約金可謂天價,因此有眾多業者選擇在場內場外游走邊緣,進行「違規行銷」,只為搶搭世足熱潮。
搶搭世足熱潮 賺進滾滾錢潮
每逢世足賽開打,不論是否為主辦國家或參賽國家,全球各地企業皆會以世足為名,舉辦各式系列活動,搶攻世足商機。舉例言之,麥當勞為搶搭這波世足熱,在賽事期間不但化身成全台灣最大規模的24小時運動餐廳,提供轉播賽事服務外,更設計「FIFA世界盃熱情雙享餐」,以及提供24小時歡樂送服務,吸引球迷。
此外,台灣各大飯店如台北花園大酒店、雲朗觀光旗下9家飯店與礁溪老爺大酒店也紛紛推出世足住宿專案,搶攻球迷市場。遠東集團旗下各縣市之大遠百亦連袂推出運動主題周,舉辦運動型男選拔賽和各大運動品牌優惠活動等。台灣彩券公司更趁勢推出「黃金右腳」刮刮樂,以紙上射龍門的玩法,仿造球賽踢球射門之樂趣。種種相關系列活動,都只為和世足沾上邊,分一杯足球羹。
突擊式行銷 打敗官方創話題
儘管場外非官方品牌之戰已如火如荼,但都只是吃吃豆腐罷了,場內非官方品牌之戰才可謂硝煙瀰漫。如2010年荷蘭對上丹麥的比賽,荷蘭啤酒商Bavaria利用36位著鮮橘色短窄裙的女性現身於觀眾席,吸引媒體目光。雖然其未有明顯Logo或特殊舉動,但最後仍遭主辦南非政府之警力單位逮捕,吃上官司。而此一「突擊式行銷」事件不僅讓成為當日頭條,也讓Bavaria省下大筆廣告費用,輕鬆躍身全球前四大知名啤酒品牌。
其實,「突擊式行銷」源自於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該年官方指定廠商實為Reebok,但NIKE卻在運送觀眾的巴士接駁中心中,發送印有己身Logo的帽子,讓觀眾帶入比賽場館,廣告效果更勝場內廣告看板,十足不給官方指定廠商面子;而NIKE更食髓知味,往後在各大運動賽事中如法炮製,屢次侵害官方贊助商利益。
雖說這些「脫序演出」,讓主辦單位臉上無光,但弔詭的是,非官方單位反而大為支持這種商業行銷法,關鍵在於其懂得利用各式創意元素消除商業氣息,吸引全球觀眾目光。反觀官方行銷活動,因過於拘泥於廣告看板與電視廣告,令人常過目即忘,或許,未來官方贊助廠商可以借鏡「犯法者」的創意,轉黑為白,一舉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