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Let’s「購」 透視網購新商機

記者/林姿岑

網際網路的盛行促使購物型態轉變,不論企業或消費者,都一改過去僵化的模式。消費者跳脫地域與營業時間限制,能24小時上網購買世界各地之商品,而網路商店也幫企業省去了店面租金、人事費用、水電費用等成本,使品牌更具競爭力,讓消費者更願意買單,因此各式購物網站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如樂天yahoo!PChome等。

而自2012年無名宣告退場,全面開啟社群的時代後,「社群經濟」鋒芒乍現,無論是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等,都希冀將人潮轉換成錢潮,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更直言,下一爆發式成長的領域必然是社群商務,而究竟社群商務的出現與以往電子商務的差別又是什麼呢?

雲端購物真方便 同時滿足B&C

資訊科技的進步與電子商務市場日趨成熟,全球使用線上購物的人口逐年增加,台灣的網路購物市場亦呈現可觀之成長。據2013年資策會MIC調查顯示,台灣網友較常使用的虛擬通路,前六名依序為網路直購、網拍直購、網路團購、網拍競標、手機下單及App購物。

而網路購物之所以蓬勃發展,除能支持企業全球化營運、減少企業支出提升利潤與加速企業運作流程外,對消費者而言,網路購物能提供即時、互動性的個人化行銷,FAQ頁面也易獲消費者認同,且透明的價格機制使比價變得更容易,因此,網路購物取代傳統購物,實體店面轉為展示廳,電子商務的角色愈趨重要。

購物網站發展成功的關鍵,在於網站品質與使用者的使用程度。舉例言之,據EZprice調查顯示,台灣消費者最常使用的購物網站包括yahoo!、PChome 、PayEasy等,而相同點在於其皆具備簡潔明瞭的分類介面、簡易的操作模式,並提供多種付費方式供消費者選擇,且多數購物網站都會提供網友評價頁面,讓消費者在決策前能探詢口碑。

眾生喧嘩最給力 社群經濟不容小覷

而根據尼爾森調查顯示,92%的消費者傾向同儕推薦,只有50%的消費者會參考企業網站內容,且隨著智慧型載具普及,消費者對於社群網站的黏著度愈發提升,根據ARO調查顯示,消費者平均每月花9.6小時瀏覽Facebook。此外,據 Gartner調查顯示,74%的消費者會依賴社交網站來指引其購買行為。

因此,以口碑行銷為基底,社群網站紛紛加入商業元素,各式「社群商務」應運而生。舉例言之,Facebook粉絲專頁─iFit愛瘦身擁有42萬團員,除了定期分享瘦身相關知識,吸引具瘦身需求的粉絲按讚、討論之外,也會依據社群意見,和廠商共同開發商品,開團合購,達成精確行銷。

社群商務雖同時結合了粉絲團的「社群力」、官網的「內容力」與團購網的「產品力」,且能利用社群信賴讓「轉換率」明顯提升。但相對的,我們總說談錢傷感情,其挑戰便在於和朋友做生意,太過商業化反而會失去社群,因此,未來社群商務該如何拿捏其商業比重,才是致勝關鍵。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