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Let’s「購」 人潮即錢潮

記者/張凱婷

社群網路儼然成為推廣商務的重要平台,其所擁有大量使用者的優勢,最受電子商務的青睞,如何將社群網站聚集的人潮轉變為無限商機,是企業日夜思索的問題,如需以高人氣為基礎的網購業者,紛紛開始與社群網站結合,望利用消費者的黏著度與信賴感,創造更多口碑效益,將人潮與錢潮劃上等號,引爆社群商務的龐大商機。

社群網絡專屬 「導購」效應

「揪團文化」為團購業者與社群網站結合所帶起的新消費模式,團購的用意為以數量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議價能力,根據Gartner數據顯示,有74%的消費者會依賴社群網絡引導其採購行為,而社群平台的高黏著度、行動載具的便利性,使用者可隨時隨地分享資訊,提升資訊擴散的廣度,強力助長「揪團文化」的團購風氣。

團購於社群網站上的運作方式,以優惠活動為主,會員分享越多折扣也越多,如Facebook上的朋友對某項網購促銷訊息按讚、留言與分享等,皆會出現於用戶的動態牆上,使得促銷產品的曝光量增加;購物網站經營社群,最大的用意為「導購」,因商品已多到消費者難以抉擇,若能參考親友所提供的購物資訊,將能促進誘發性消費。

舉例說明,美國亞馬遜於2013年時與Facebook進行深度串聯,會員同意綁定Facebook帳號後,亞馬遜就可根據用戶的喜好或按讚的訊息,推薦電影、音樂、書籍等,推薦商品之按讚次數能一併得知,而會員對商品的評論也將成為好友對產品購買的參考依據。

社群商務的成功 以信賴為基礎

社群商務中所謂3C-社群(Community)、內容(Content)、以及商務(Commerce),Community社群網絡中接觸大量的潛在客戶,提升將產品資訊傳達出去的可能性,Content為藉由廣告內容將產品與消費者產生更多的連結,增加對品牌的忠誠度,Commerce則是使用戶順利的進行消費行為,完整的呈現社群商務的原貌,在社群商務的黃金三角中,信賴感為其中心點。

另外,「導購」的出發點為信賴行銷,如台灣樂天市場推出的「非買不可」Facebook應用程式,接觸更多的虛擬社群上的潛在消費者,用戶不僅可與樂天店家進行互動,也能和朋友分享與討論商品,增添購物樂趣,更重要的是,透過實名制的Facebook,用戶評論皆須負起一定的責任,因而評論較具真實性,對店家的信任感也提升。

最後,Facebook的粉絲團經營,不應過度的提供促銷產品資訊,忽略與消費者建立情感的重要性,無法增加使用者對粉絲頁的黏著性,簡言之,雖社群網站擁有的「轉換率」較一般購物網站來的高,但單依靠網站自身的流量,並無法與消費者有多的溝通,需藉助非商業化的資訊內容,增加粉絲頁的曝光性,才能有效將人氣轉換成消費行為。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