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綻」上N世代 鄉民的正義

記者/張翊君

此次太陽花學運中,不少臉書使用者引用、轉貼國內最大電子佈告欄批踢踢實業坊(簡稱PTT)的文章,使其成為此學運的另一重要社群平台。由於PTT網路論壇提供自由開放的言論空間,因此網友更敢於此論壇發文與討論;消息傳播即時性極高的特質,更吸引不少媒體從中取材。有別於臉書與朋友連結性強的特性,PTT可謂網羅全台用戶(代稱鄉民)提供的多元資訊匯流,藉眾多使用人數,發揮群眾力量。

利大於弊  一手訊息集散地

一直以來,PTT皆是學生族群愛用的論壇之一,隨著年齡增長與職業角色的不同,提供豐富且多元的聲音,網友們可在上面找到與自己興趣相符的相關討論看板。其中八卦版更是熱門看板之一,此次服貿議題中在版上不僅造成熱烈討論,更一度創下史上第一次紫爆(單一看板同時超過10萬人在板上)的紀錄,更由於文章一時過多導致手機APP無法讀取,因而增設服貿版(FuMouDiscuss)。

PTT不僅是網友即時發布消息的平台,也是服貿議題雙方支持者發表言論的管道,自稱是香港人、公務員或是企業主等人,皆曾在此發表對服貿過關後的看法。此外,PTT更將網路言論轉移成實際線下行動。在太陽花330集會遊行中,熱心民眾提供免費遊覽車,供民眾搭乘,即是透過PTT不同縣市的看板號召成行,現場可看見「PTT鄉民團」旗幟,由此可見,其創造了新的社會運動動員模式。

雖然PTT擁有上述優勢,然而在其中互動的多是不認識的陌生人,消息真實性僅能靠使用者自己辨別。例如因部分版有發文限制,近期便出現有人收購PTT帳號,以提升發文量的現象。因此,針對文章的可信度,使用者僅能透過個人判斷來「推」文或「噓」文。而PTT隱私權、網路言論免責權問題,及新聞記者在未經查證的情況下,將文章公開報導的爭議性,都引發了社會的關注與討論。

號召群眾 集資力量大

此外,PPT更是另類集資平台,此次太陽花學運中,有六名學生在PTT上集資合購報紙夾報,募得超過15萬元的廣告夾頁印製經費,使學運支持者有機會透過廣告,邀民眾一同關心此次服貿議題。而高雄版則有民眾集資十五萬元後,贊助北上支持者五十張來回高鐵票,訊息一張貼在高雄版上,報名隨即爆滿。

PPT的號召力更進一步延燒至集資平台flyingV。一群鄉民在flyingV以「集資廣告-台灣,這次妳一定要撐下去」為題,號召民眾集資購買蘋果日報與紐約時報廣告,欲推動傳統媒體閱聽人接觸到服貿議題的多元討論,3小時內就從3621小額募款籌得達659萬元,創下亞洲集資平台最快募款紀錄。此紀錄更在各傳統新聞廣為報導,除了再次行銷報導內之訴求,也再度驗證了PTT的號召實力。

分享此新聞: